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𬌗𬌗创伤
𬌗𬌗创伤
概念

不正常的𬌗接触关系或过大的𬌗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称为𬌗创伤(trauma from occlusion),但一般将𬌗创伤一词仅用于对牙周组织的损伤。𬌗力是进食时咀嚼肌群收缩而产生的力。造成牙周创伤的𬌗关系称为创伤性𬌗(traumatic occlusion),如咬合时牙齿的过早接触、过高的修复体、牙尖干扰、夜磨牙等,正畸治疗时加力不当也可造成牙周创伤。过大的𬌗力除引起牙周组织病变外,还可以引起牙体硬组织磨损或牙根吸收、牙髓病变、颞下颌关节功能性和结构性紊乱以及咀嚼肌群的痉挛疼痛等。本文仅叙述𬌗创伤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正常的咬合力对牙周组织是一种功能性刺激,对于保持牙周组织的正常代谢和结构状态是必需的,如在对颌牙缺失时,失去咬合功能的牙齿其牙槽骨可变稀疏。健康的牙周组织对于增大的𬌗功能具有一定的生理性适应调整能力,这种适应能力因人、因牙而异,也因𬌗力的大小、方向、持续时间等而异,其中以力的作用方向最为重要。生理情况下,当咬合力增加时,牙周膜增厚,牙周纤维束增多,牙槽骨密度也增加。但当咬合力超过牙周组织的承受力时,便能造成牙周损伤,可使牙周纤维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骨质损坏并停止新生,导致牙松动等。因此,𬌗关系正常者,当咬合力超过牙周组织承受力时,便有可能产生𬌗创伤;相反,有些错𬌗畸形或不协调的𬌗关系并非一定会造成牙周损伤,当然𬌗关系不正常时,产生创伤𬌗的可能性较大。

病因学

𬌗创伤是由于咬合力和牙周支持力之间不平衡所产生的,因此造成𬌗创伤的因素应从咬合力和支持力两方面来考虑。

1.咬合力异常

即原发性𬌗创伤,与𬌗力大小、分布、方向、频率及持续时间有关,其中以力的作用方向最为重要。

(1)咬合力方向:牙在咀嚼运动过程中,可以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咬合力,咬合力的方向大致可分为3种:

1)垂直压力:与牙体长轴平行的咬合力称为垂直压力。由于牙周膜主纤维的排列呈水平或斜行方向,因此对于与牙长轴一致的垂直压力具有最大的耐受性,此时斜纤维束处于张力状态,可将𬌗力传递到牙槽骨壁,促使新骨形成;但是,过大的垂直压力可使根尖区的牙周组织受压,造成根尖区骨吸收。

2)侧向压力:与牙体长轴呈大于45°角的𬌗力称为侧向压力或水平力。侧向压力使受力一侧的牙周膜纤维受压,牙槽骨吸收,另一侧的纤维受牵引;过大的侧向压力甚至可使牙移位。

3)扭转力:使牙发生扭转的咬合力称为扭转力。扭转力对牙周组织的损伤最大。

(2)咬合力分布不均匀:如果在咬合活动时,在全口牙未接触前,有个别牙或者几个牙先发生接触,这种情况称为早接触,比同颌其他牙先接触的牙称为早接触患牙。整个牙列的咬合力分布不均匀,集中在某个或某几个有早接触的患牙上,使之受到超过其承受范围的过大咬合压力,便可引起牙周支持组织损伤。早接触可发生在牙排列紊乱、过高的修复体、牙移位或倾斜、深覆𬌗、𬌗面形态异常及牙尖干扰等情况。

2.牙周支持力不足

即继发性𬌗创伤。由于牙周支持组织的病变,如牙槽骨吸收、牙周膜纤维疏松和减少、排列紊乱,使牙周支持力量不足。此时,即使正常的咬合力量,也可成为过重的负担,而导致牙周组织进一步损伤。牙周创伤的程度,除 𬌗 𬌗力因素外,还取决于患牙的牙周组织适应能力。

类型

从𬌗力与牙周组织两方面来考虑,𬌗创伤又可分为:①原发性𬌗创伤(primary occlusal trauma):异常的𬌗力作用于健康的牙周组织;②继发性𬌗创伤(secondary occlusal trauma):𬌗力作用于病变的牙周组织,或虽经治疗但支持组织已减少的牙齿。由于支持组织的减少,对原来可以耐受的正常强度的咬合力已变成超负荷,超过了剩余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程度,因而导致继发性𬌗创伤;③原发性和继发性𬌗创伤并存:在临床上,牙周炎患者常两者并存,难以区别原发和继发的𬌗创伤。

病理改变

𬌗力如超过牙周组织支持潜能,便可造成牙周组织创伤,首先出现的病理改变是组织损伤,继而组织修复,最终为组织改形重建。

1.损伤期

牙周组织受压侧有牙槽骨垂直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张力侧的牙周膜主纤维束受牵引,可有骨新生。当有过大的创伤𬌗力时,压力侧的牙周膜纤维受压,血流停滞,发生透明性变,继以成纤维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发生坏死,此期牙槽骨及牙根面可发生严重吸收。压力严重时,坏死区周围的骨髓腔内分化出破骨细胞,将坏死骨组织吸收,此过程称为潜掘性吸收(undermining resorption);过度的创伤张力,导致牙周膜增宽、纤维束撕裂、血管出血、栓塞以及牙槽骨吸收。

根分叉处是最易受创伤性𬌗力破坏的区域。摇晃力(jiggling force)和扭转力均在牙的各侧产生张力和压力,分别造成骨的形成和吸收。牙周组织在此种𬌗力的经常作用下最易引起损伤。

2.修复期

正常情况下,牙周组织不断地进行着修复和更新。在创伤性𬌗力作用时,组织修复活动增强,坏死的组织被移除后,在被吸收处相对应的一侧有新的牙槽骨形成,以代偿性地增厚变薄的骨质,称之为扶壁骨形成(buttressing bone formation)。这种修复机制很重要,但它并非均匀,故常使牙槽骨边缘呈现唇形增厚或平台样(图1)。当𬌗创伤超过牙周组织的修复潜能时,则修复难以进行。

图1 骨平台

3.改形重建期

𬌗创伤继续存在时,牙周组织为适应创伤性𬌗力,可发生一系列的改形重建,牙槽嵴顶可呈角形缺损(垂直性吸收),该处的牙周膜呈楔形增宽,但无牙周袋形成。在某些情况下,牙向受压侧移位或倾斜,从而使过大𬌗力消除,这也是一种改形重建的方式,例如正畸力使牙移位即属于此种情况。

作者
孟焕新
来源
牙周病学,第4版,978-7-117-16482-5
上一篇:充填体悬突 下一篇:食物嵌塞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