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hysiologic amenorrhea
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后月经不来潮均属生理性闭经。月经初潮常发生在11到14岁。在初潮前卵巢的雌激素活动已经开始,但这时雌激素的水平通常不足以适应子宫内膜的发育,当雌激素撤退时,不足以引起撤退性出血。受孕以后,由绒毛细胞分泌的hCG将卵巢黄体转变为妊娠黄体。足够的HCG可使妊娠黄体不退化,以后随着胎盘的发育,胎盘自身可分泌大量的类固醇激素使整个妊娠期无阴道流血。哺乳期,垂体前叶分泌大量的催乳素,催乳素压抑部分LH的分泌,所以哺乳期有卵泡发育但不排卵。不哺乳的患者通常在停止哺乳后10到12周恢复月经来潮。绝经后,垂体分泌大量的促性腺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停止,子宫内膜无周期性变化,形成闭经。
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妊娠期、哺乳期和绝经期的闭经称为生理性闭经,属于正常现象。在青春期发育前期,月经初潮后2~3年内,月经周期常不规则。受孕后妇女由于卵巢黄体产生大量孕酮,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而不脱落,所以无月经。分娩后至停止哺乳前的一段时间,因卵巢功能尚未恢复,故有闭经。40岁以上的妇女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稀少至数月1次,直至绝经。
(一)青春前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功能的启动始于胎儿期,并持续到新生儿期。儿童期由于中枢某些抑制物质的影响,HPO轴功能处于静寂状态,内外生殖器官呈幼稚型。青春前期中枢抑制因素被解除,下丘脑GnRH脉冲式分泌启动,促进了垂体FSH、LH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刺激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及分泌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女童的第二性征及内外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并逐渐发育成熟。
月经的初次来潮称月经初潮,是当卵巢内卵泡发育产生的雌激素足以刺激子宫内膜增殖到一定程度,并在卵泡闭锁时出现雌激素的波动或撤退时,增殖的子宫内膜剥脱时出现。月经初潮前的青春前期-青春期发育阶段未有月经来潮属于生理现象。
(二)妊娠期
一旦胚泡着床,胚胎滋养细胞分泌绒毛促性腺激素支持卵巢黄体,使其继续发育为妊娠黄体,并持续分泌大量雌、孕激素,支持子宫内膜从分泌期内膜转化成蜕膜组织,以支持早期胚胎的发育,所以不再有子宫内膜脱落与月经。妊娠3个月后胎盘形成,分泌大量雌、孕激素和蛋白激素,抑制下丘脑GnRH和垂体Gn分泌,卵巢功能处抑制状态。一旦妊娠结束,当重新建立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的正常关系时,月经即再现。妊娠期的月经闭止属生理现象。
(三)哺乳期
分娩以后,若母乳喂养,定时哺乳时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可导致垂体泌乳素大量并规律地分泌,使血中PRL水平呈规律的间断性升高,从而抑制了下丘脑GnRH和垂体Gn的分泌,并且血中泌乳素的升高还可降低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使分娩后卵巢功能仍处抑制状态,故在分娩以后若定时规律地哺乳一般仍维持闭经,属生理性。但若哺乳不规律或哺乳次数减少时,血中PRL不足以抑制卵巢功能时,仍可能出现不规则月经。通常不哺乳的妇女在产后1~2个月由于血中PRL下降,对下丘脑GnRH的抑制解除,月经即逐渐恢复正常;若超过6个月未见月经来潮应检查原因。
(四)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
有研究显示女性37岁后,卵巢内始基卵泡数随增龄卵泡闭锁的速率加快,这是一个不可逆、渐进、累积的过程。卵巢内卵泡减少将导致早卵泡期血INH- B降低,继而FSH水平升高,故卵巢功能衰退的早期,由于FSH水平升高对卵巢内剩余卵泡的刺激,常出现黄体不健或不规则的卵泡发育和闭锁交替,可导致月经频发或月经不规则;随着卵巢内卵泡数的进一步减少到耗竭,FSH水平进一步升高,起初卵泡对FSH的敏感性降低而停止发育,继而由于卵巢内卵泡的耗竭,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完全停止,子宫内膜因失去雌激素的刺激而月经闭止,此因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月经闭止称为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