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dysgerminoma
多数学者认为,肿瘤来自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始生殖细胞,故命名为无性细胞瘤(dysgerminoma)。此瘤无内分泌功能,多发生于青春期前及小儿,为此时期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之一,伴性腺发育异常及性染色体或性染色质不正常者较常见。高发年龄段在20岁以下,约7%发生于10岁以下。多为单侧,仅5%~10%为双侧,因右侧性腺分化及发育较左侧迟缓,因此右侧多于左侧。
无性细胞瘤的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数厘米,大者可达50cm,平均直径10~15cm。包膜完整,晚期病例可以穿破包膜。瘤体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肿瘤约60%活动,40%有粘连。切面多为实性均匀的脑样组织。当肿瘤较大时色泽多样,呈淡红色、红色、棕黄色的出血、坏死。如肿瘤内混合绒毛膜癌或胚胎性癌成分,则出血较明显。瘤细胞排列成群,呈片状或条索状,并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瘤细胞大,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胞质丰富、浅染或透明,核圆形、大而深染,核膜薄,核分裂象多见。瘤组织中常见出血、坏死。
年轻妇女患无性细胞瘤,无论期别均应尽量保留子宫及对侧正常卵巢,切除患侧附件。ⅠA期肿瘤直径<10cm、腹膜冲洗液及对侧卵巢快速切片阴性者,可切除患侧肿瘤或附件。术后化疗有很好的疗效。无性细胞瘤对放疗较敏感,对转移病灶可全腹加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照射。如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已有转移,则3~6周后再照射纵隔及左侧锁骨上淋巴结。但因卵巢组织对放疗非常敏感,较小剂量的放疗足以破坏卵巢功能。因此,目前术后化疗已逐步取代放疗作为无性细胞瘤的首要辅助治疗。儿童和青春期ⅠA期和ⅠB期无性细胞瘤可选择化疗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