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gamete intrafallopian transfer;
1998年Shozu等报道1例GIFT后的三胞胎妊娠之一为完全性葡萄胎,每个胚胎均行基因检查,发现葡萄胎为雄性起源,不除外是单精子起源,妊娠是双合子和三合子,通过DNA多形核白细胞分析证实是葡萄胎合并可存活胎儿。
上述病例分析证实了ART后可以发生GTD,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年龄因素
年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子质量下降,能量异常,细胞质老化细胞器异常增加(线粒体,皮质颗粒减少),胞核老化,纺锤体异常,非整倍体增加。
2.男性因素
少/弱/畸精症,精子DNA损伤,睾丸、副睾取精,染色体异常,通过干扰分子表达、信号传达及表观遗传修饰等影响受精、配子的生成及胚胎发育。
3.药物因素
促排卵药(克罗米芬)、HMG促卵泡过多而影响卵子质量,黄体支持药的影响,高性激素状态(E.P.Gn),既往使用抗癌药对染色体的影响。
4.技术操作因素
培养基、pH、渗透压、电磁波及温度等,体外培养对滋养细胞影响较大,ICSI时透明带打孔造成物理及化学损伤等。
ART亦是人为的引入非生理性操作,且均在生命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精子、卵子和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此外,对生殖过程进行非自然的干预对配子和胚胎的发育极易造成影响,并在胚胎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稳定传递,从而影响子代,乃至再下一代的健康。在ART的各个操作步骤中均可能影响子代健康或间接影响母体,包括以下方面:
(1)IVF和ICSI男性子代都出现生精基因(AIF)的突变(微缺失)。
(2)ART可影响到基因、蛋白表达等多个方面,从而影响子代表型。
(3)动物的ART,胚胎体外培养容易致巨型后代综合征(large offspring syndrome,LOS),与人类基因印记缺陷导致的Beck-Wiedemann syndrome,BWS)表现相似。
(4)ICSI操作可能对DNA表观遗传修饰产生干扰。
(5)促排卵对卵子发育生长过程中的印记获得和胚胎发育过程的印记重构有影响。
(6)促排卵和穿刺取卵可影响卵巢的激素分泌及卵巢结构改变。
(7)精子和胚胎暴露于体外,冻存操作可能改变其原始结构及增加遗传风险。
(8)ICSI技术跨越自然选择过程,有将精子的缺陷遗传给子代危险。
(9)精卵结合后滋养细胞的增殖变化等易致妊娠滋养细胞相关疾病的发生。
(10)卵巢反复排卵,经历创伤与诱导卵巢肿瘤发生。
(11)促排卵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加子宫及激素依赖性疾病/肿瘤的危险。
就ART本身而言,对第二代试管婴儿(ICSI)后分娩的婴儿随访也发现其智力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相对为高,尤其带Y染色体者有较高的遗传病等,上述问题说明此技术与婴儿质量可能有一定关系,但是否与GTD的发生有相关性尚无定论,值得有关学科人员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建议对ART后成功妊娠的孕妇强调定期监测β-hCG和超声,及早发现异常及GTD。必要时事先对精子等进行病理检查、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查,有助于研究或查明原因。
综上所述,ART对子代、母体、子代的子代均有安全性的问题已引起基础研究和临床的重视,涉及妇产科、男性科、胚胎学、遗传、新生儿、儿科、生殖医学、药理、流行病学、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等科学,须共同关注,为母婴健康做不懈的研究和探讨,以提高人口素质,保护妇女和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