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滋养细胞肿瘤肝转移瘤
滋养细胞肿瘤肝转移瘤
概述

肺转移继续扩散,通过大循环,也可以转移至肝脏而形成肝转移瘤,也可以从肠道转移瘤扩散,经门脉系统而转移至肝,但较少见,据报道,发生率为1%~4%。

临床表现及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自从有效的化疗药物问世以来,全身化疗成为肝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且疗效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北京协和医院1949~1998年共收治60例绒癌肝转移的患者,其中1949~1964年收治的14例患者主要采用单药6-MP或氮芥治疗,结果全部死亡;而1965~1985年收治的30例则采用全身和局部多药联合化疗,结果7例存活,治愈率由0%上升至23.3%。1986~1998年16例治疗效果表明,患者存活率已提高到37.5%。肝转移常继发于肺转移,而且还常合并脑、脾、肾或胃肠道等其他器官转移,故化疗应强调多药联合及多途径方案。一旦同时合并脑转移预后极差,Jones的研究结果表明,肝转移合并脑转移者预后最差,他们观察的10例肝脑转移灶者无1例存活;而7例无脑转移者中3例治愈(占43%)。Crawford研究表明,脑转移同时存在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10%,无脑转移者的5年存活率可达34%。北京协和医院1986~1998年收治的6例同时合并脑转移者中,仅2例存活。从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1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除3例因病情危重于短期内死亡外,另13例中9例以5-Fu为主的联合化疗患者仅2例治愈;4例接受EMA/CO化疗的患者2例完全缓解,2例带瘤存活,生化指标正常。但由于病例数过少,尚需积累更多的资料,以更好地评估EMA/CO方案与5-Fu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治疗滋养细胞肿瘤肝转移的价值。

随着介入性放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局部灌注或肝动脉栓塞术对肝转移瘤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北京协和医院1986~1998年间8例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其中3例因肝转移瘤破裂出血成功地进行了肝动脉栓塞止血。肝动脉插管化疗可提高肝转移瘤局部血药浓度,从而增强其抗癌作用。Lurain亦认为肝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及肝动脉栓塞术对绒癌肝转移瘤的治疗及缓解肝转移瘤破裂出血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肝动脉插管给药后,由于肝内药物浓度很高,肝脏一时不能适应,常可出现肝功能不正常现象,血清转氨酶等可迅速上升,但停药后,肝功能即可迅速恢复(有时在继续用药时即已开始恢复正常),不影响继续用药。另外,由于大部分药物在肝脏内已经分解,经肝脏至全身的药量很少,全身反应一般均不大。但由于动脉插管技术要求高,主要用于经全身用药疗效不好的病例。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对于病灶局限的耐药性肝转移患者,有人建议可考虑进行手术切除。在这方面,我们用全身化疗辅助肝转移灶切除术治疗了1例耐药性肝转移患者,现摘要如下

患者,21岁,2007年4月因孕20周在当地医院行中引术,术后月经不规律,阴道淋漓流血,偶有腹痛,未经治疗。2007年11月无诱因咯血、胸痛、胸闷,在当地医院检查胸部CT示右肺上叶约4cm占位性病变,因诊断不明,于2008年1月22日在当地医院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绒癌肺转移。术后1周给予化疗,以5-Fu+卡铂、EMA-CO、拓扑替康+IFO+BLM、奥沙利铂+阿霉素+Act.D方案为主共化疗18个疗程。因hCG反复升高做腹部CT见肝内转移灶约5cm,于2009年3月16日在当地医院行肝动脉栓塞术,并联合全身化疗,hCG曾一度下降至正常,后又升高,遂于2009年10月13日来我院诊治。入院检查,血β-hCG为7815.2mIu/m;腹部CT示肝左叶片状高密度影,胸部CT示右上肺多发不规则索条影。完善各项检查后,给予FAEV方案的全身化疗,FAEV化疗5程后,血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2mIu/ml),肝内转移灶仍有约4cm(图2),请肝脏外科医师会诊后,考虑可行肝脏病灶切除术。遂于2010年3月19日,行左肝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肝Ⅲ段可及直径4cm暗褐色病灶。术后病理为出血坏死结节,可见小团异型细胞残留,免疫组化HPL(+)、PLAP(+)。术后继续巩固化疗3个疗程。现已停药,目前在随诊中。

总之,滋养细胞肿瘤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如能做到早期诊断与及时的多药多途径联合化疗,是改善其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图2 化疗后肝转移CT表现

作者
冯凤芝;向阳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下册),第3版,978-7-117-18156-3
上一篇:脊髓转移瘤 下一篇:滋养细胞肿瘤脾转移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