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卵巢小细胞癌
卵巢小细胞癌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ovarian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作者
刘珠凤
概述

卵巢神经内分泌癌(ovarian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包括小细胞性和非小细胞性(small cell or non-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是一种少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占据卵巢恶性肿瘤不足1%。其中以小细胞性相对多见,被简称为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CC),又分为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 of the ovary hypercalcaemic type,SCCOHT)和卵巢肺型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 of the ovary pulmonary type,SCCOPT),又以前者居多。目前文献报道中关于SCCOHT不足500例,约60%合并高钙血症。高血钙型小细胞癌是一种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主要累及青少年及年轻女性。

组织发生及命名

多数作者认为很可能起源于卵巢体腔上皮、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这三类常见卵巢肿瘤中的一类。卵巢SCC与这三类肿瘤虽有明显的不同,但也都有相似之处。

卵巢SCC好发于儿童和年轻妇女,而卵巢常见“上皮性”肿瘤的好发年龄在40~60岁。在常见上皮性肿瘤分化差的地方可有类似卵巢SCC的未分化细胞,但在卵巢SCC未见有向浆液性、黏液性、子宫内膜样、移行细胞分化的任何迹象。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面,所有的上皮性肿瘤均对上皮性肿瘤相关抗原染色阳性,而SCC中也有1/3的肿瘤阳性。Young对150例高血钙型的小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证实了该肿瘤的上皮性质。

Ulbright等曾认为本瘤由生殖细胞起源的可能性大,除其发病年龄类似生殖细胞肿瘤外,还在光镜、电镜下发现细胞外基底膜样物质及细胞内玻璃小体,颇似卵黄囊的结构。但据后来Aguirre等观察,所谓的基底膜样物质可以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存在,玻璃样小体染色的强度和性质都与卵黄囊瘤不同。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皆阴性。临床上还注意到对生殖细胞敏感的化疗药对本瘤无效,北京协和医院1例卵巢SCC曾用目前认为对生殖细胞肿瘤疗效很好的PVB方案6个疗程,毫无效果,也不支持起源于生殖细胞肿瘤。

性索间质肿瘤的发病年龄分布广,一半见于绝经以后。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发病年龄较本瘤还早,平均13岁,44%不到10岁。绝大多数颗粒细胞瘤分泌雌激素,有女性化作用,可引起性早熟、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出血,不伴有高钙血症;而本瘤无雌激素作用,常伴有高钙血症,两者组织学相像,卵巢SCC的细胞可排列成类似颗粒细胞瘤的滤泡样结构,容易混淆。

卵巢SCC的组织发生至今还是一个谜,因为此种有相对小的瘤细胞及超微结构的上皮性质(桥粒样连接、基膜),故暂以这种非特异性小细胞癌命名,准确的组织学命名有待于病理学家的进一步探讨。

病理

1.大体

肿瘤直径在14~20cm,重500~2 000g,灰白、灰黄色,实性,结节状,常伴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少数情况下肿瘤以囊性为主。而肺型小细胞癌部分为双侧性(约半数),以实性为主。

2.光镜检查

最常见的是弥漫成片的圆形、卵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上皮样小细胞,细胞质很少,几乎完全由细胞核组成,核小深染,核分裂象常见。瘤细胞也可排列呈巢状或索状,在多数肿瘤中还可见到滤泡样结构,很像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在50%病例的肿瘤中部分细胞有含丰富嗜酸性胞质的大细胞,似浆细胞样即所谓大细胞成分,核呈泡状,核仁明显,两种细胞可混合存在或成群聚集,比例多寡不一,当肿瘤完全由大细胞组成时称为大细胞变异型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在10%的肿瘤中出现少量不明显的灶性黏液性上皮。而肺型细胞的一个特点是大部分病例伴随有卵巢上皮性肿瘤如子宫内膜样癌、布伦纳瘤或黏液上皮分化。

3.SMARCA4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表现为SMARCA4基因出现胚系和体系的失活性突变,导致SMARCA4蛋白表达缺失。这是SCCOHT的一个敏感标志物。近期的研究显示SMARCA2和SMARCA4同时缺失是SCCOHT的特征性改变。

4.组化及免疫组织化学

Grimelius法染色细胞质内未见嗜银颗粒,网状纤维染色在一些肿瘤中显示纤维围绕着较大的细胞巢,而在另一些肿瘤中显示纤维伸入瘤细胞间,不规则、不完全地围绕着单个细胞。Ulbright等6例甲胎蛋白(AFP)免疫组织化学均阴性。Aguirre等报道15例中,3种细胞角蛋白(AE-1/AE-3、902、CAM5.2)分别有6、12、15例阳性,上皮性肿瘤相关抗原(EMA)5例阳性,波状蛋白(vimentin)8例阳性。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0例阳性。这些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未能揭示SCC的组织起源,无特异性发现。而在肺型小细胞癌中CK和NSE为阳性。

5.电镜检查

小瘤细胞的直径为6.3~15.0μm[平均(10.9±1.8)μm]。一些大瘤细胞直径为12.5~23.8μm[平均(15.5±3.5)μm]。细胞团外围有断续的基膜(basal lamina),细胞间为桥粒样连接(desmosomelike junction),细胞核相对比较大,有丰富的常染色质及少量散在的斑块状异染色质。最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是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由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扩张形成的池和大囊,其内充满轻-中度电子密度的细颗粒。RER池或囊多数直径在0.4~2.4μm,少数可达10~12μm,细胞核被其扭曲、移位。在合并高钙血症或无高钙血症的肿瘤中,RER池和囊在形态上、数量上无不同,在复发瘤和转移瘤中都可见。此特点在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普通标本中,常也能很清楚地辨别出来。其他细胞质成分有丰富的多核糖体、线粒体及少量高尔基复合体。一些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脂滴、溶酶体等,一些细胞的游离面有少量微绒毛,个别肿瘤有少量类神经内分泌的致密颗粒。在一些比较大的细胞中,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囊多些,未辨别出与小细胞不同的成分。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和预后

卵巢小细胞癌少见,故治疗方案往往是基于既往的临床病例报道。大部分肿瘤诊断时处于晚期,20%~25%的患者局限于卵巢早期。卵巢小细胞癌富于侵袭性,预后差。在Young关于150例卵巢小细胞的报道中,只有约33%的IA期肿瘤患者存活,而所有晚期肿瘤患者均死亡。病情进展迅速,大部分患者发病2年内死亡。卵巢小细胞癌的转移模式类似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其手术治疗方案多采取类似卵巢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推荐对于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根治性手术、化疗以及放疗结合的MDT讨论。对于所有分期患者推荐顺铂和依托泊苷为基础的化疗防范,包括BEP(博莱霉素、顺铂、依托泊苷),PAC(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VAC(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PVB(顺铂、长春新碱、平阳霉素)、EP(依托泊苷+顺铂)。尽管卵巢小细胞癌患者初始化疗敏感,但治疗结束后仍有较多患者复发,而其他的化疗方案敏感性资料有限。文献报道中对于复发患者的化疗方案包括:环磷酰胺、阿霉素或卡铂联合紫杉醇及托泊替康。近期的研究数据显示,多模式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联合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放疗结合是有效的治疗模式。采取该模式治疗的患者中,临床分期为Ⅱ~Ⅳ期的患者5年内生存率达到71%。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34905-5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