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小细胞癌又称神经内分泌癌,该肿瘤约占宫颈浸润癌0.8%~2.0%,发病年龄26~83岁,平均47岁(Chather,2005年)。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宫颈常呈息肉样增生。预后极差,早期出现淋巴转移或血行转移。Weed(2003年)报道15例中癌变仅33%局限于宫颈,40%远处转移。Viswanathan(2004年)报道21例中14例复发(60%),平均复发时间8.4个月,多死于血性播散。
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首要病因。目前已发现和鉴定出超过100种不同亚型的HPV,大约有54种可以感染生殖道黏膜。依据各型HPV与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不同。高危型如(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型)与子宫颈癌的发生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关系最为密切。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①性生活混乱、性卫生不良,性传播疾病。②月经及孕产因素:经期、产褥期卫生不良,早婚、早育,多孕多产。③吸烟。④宫颈裂伤、外翻、糜烂及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⑤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受教育程度低。⑥遗传易感性。⑦营养状况不良,营养失调如维生素A、C的缺乏、微量元素的失衡等。
HPV是一种小型病毒,属乳头状病毒科,外型呈正二十面体,外有壳体包绕,直径为50~60nm。它的染色体是由8000个碱基对组成的双螺旋DNA,这种DNA呈环状排列。联接蛋白的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FR)有8个,分别为早期遗传基因E1、E2、E4、E5、E6、E7和晚期遗传基因L1、L2。前者参与感染至病毒DNA的复制过程,后者制作病毒的结构蛋白。在没有ORF的部位存在有长控制区域(long control region,LCR),主要对基因的出现起调节作用。到目前为止尚没有适于乳头状瘤病毒培养增殖的体系,所以HPV分型尚不能按通常使用的病毒分离法或免疫血清法进行。一般根据HPV染色质DNA的相同程度进行分型,其中与生殖器黏膜感染有关的达30余种,并预测还将有所增加。在这30多种类型的HPV中约有20种与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宫颈小细胞癌又称神经内分泌癌,该肿瘤约占宫颈浸润癌0.8%~2.0%,发病年龄26~83岁,平均47岁(Chather,2005年)。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宫颈常呈息肉样增生。预后极差,早期出现淋巴转移或血行转移。Weed(2003年)报道15例中癌变仅33%局限于宫颈,40%远处转移。Viswanathan(2004年)报道21例中14例复发(60%),平均复发时间8.4个月,多死于血性播散。
小细胞癌的癌细胞小,胞浆少,核分裂多见,分化差,可呈支气管燕麦细胞癌状。一般不累及表皮,故细胞学检查常为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嗜铬粒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等呈阳性。电镜下可发现神经分泌颗粒;该肿瘤可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抑素ACTH及5-羟色胺等,但在临床上无症状表现。其恶性程度高,癌瘤生长快,预后差,易复发。
高危型HPV病毒的E7蛋白能和p53蛋白结合,功能上可能等同于p53基因突变。
1.宫颈细胞学:是目前筛选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主要方法。该法简便易行,准确率可达95%。常用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
2.阴道镜检查:对宫颈刮片细胞学可疑或阳性而肉眼未见明显癌灶者,阴道镜可将病变放大6~40倍,在强光源下直接观察宫颈上皮及血管的细微形态变化。
3.宫颈和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诊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一般应在阴道镜指导下,在醋酸白上皮和碘试验不着色区或肉眼观察到的可疑癌变部位行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
手术治疗应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因50%~70%的病例可有宫旁浸润,应切除足够宫旁组织。术后应采用放化疗,即全身化疗针对血管及淋巴受累者(68%以上)局部行放射治疗控制复发,即同期放化疗,也可先行性辅助化疗再行手术治疗。若无淋巴转移其预后较好。近年来,Hoskins报道以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55%患者治疗成功。
总之,应重视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应有足够切除范围,配合以顺铂为主的全身化疗及同期放化疗综合治疗,方可改进预后。
1.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保持外阴清洁。术后6周子宫残端愈合良好后可恢复性生活。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以高蛋白、易消化,少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少吃多餐,维持体重不下降。化疗患者进一些乳酸菌类的饮食。
3.患者下床活动时勿将尿袋高于膀胱,避免尿液倒流。定时、间断放尿训练膀胱功能;遵医嘱定期复查。
1.一级预防
病因学预防。包括健康教育,避免早婚、多产和多个性伴侣,注意性生活卫生,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均衡饮食,避免滥用雌激素,预防接种宫颈癌疫苗。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推荐,女性可在11或12岁接种二价或四价疫苗,男性可在11或12岁接种四价疫苗;13~26岁之间的女性及13~21岁之间的男性可接种九价疫苗,男-男性接触者及免疫功能不全者可推迟至26岁。预防性疫苗不推荐孕期使用。研究表明,HPV疫苗的保护性效果预计可维持20年甚至终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感染了HPV16,18者,疫苗注射基本无用。对HIV感染患者四价疫苗同样具有免疫效应,可从接种免疫中受益。
2.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组织管理,成立宫颈癌筛查专项门诊,主要是筛查高危人群,以早期发现患者,提高生存率。
3.三级预防
临床预防。宫颈癌一经确诊,及早根据病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疾病复发,延长存活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癌症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