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伴有间质浸润的浆液性腺癌。
输卵管浆液腺癌具有早期向下散落、扩散范围大以及自身隐匿、继发瘤明显的特性。肿瘤的扩散过程始自TIC,由于伞端开放且下垂,瘤细胞很容易向下散落到盆腔,可同时种植到邻近的卵巢或盆腔腹膜等多个部位,而输卵管自身的肿瘤却生长较慢,经常在已有明显的卵巢或腹膜肿块情况下,输卵管自身的肿物微小或并不显著,很容易误导为卵巢是原发瘤。
输卵管浆液腺癌也可发生血行、淋巴道或远隔部位转移,偶尔瘤细胞逆行扩散至宫腔与宫颈。
1.大体所见
大体形态有很大的变异,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输卵管有明显的肿物,平均直径5cm。管腔显著增粗,似腊肠样。肿物常常累及大部输卵管,以壶腹部和伞端更为明显。切面见管腔扩张,腔内充满肿瘤组织与坏死物,伞端开放或闭锁。这种类型即传统描述的输卵管癌的大体形态,但目前看来,在全部输卵管癌中只占少数。无论有无卵巢或其他部位的肿物,输卵管的肿物显而易见,不容易漏诊。
输卵管肿物不明显。通常情况下,输卵管的直径无明显增粗,约1/3大体无异常所见,半数表现伞端不清与黏连,只少数病例可见到伞端小结节(图1)。与此同时,却常常伴有明显的卵巢肿物或盆腔肿瘤广泛扩散的表现。此种形态在原发性输卵管癌中居大多数,以往不认识,大多被误诊为原发性卵巢癌或腹膜癌。由于输卵管的外观与慢性输卵管炎很相似,如不对伞端进行取材,非常容易被忽略。有时即使发现输卵管病灶,也被视为继发性。

图1 输卵管伞端癌伴卵巢继发癌
可见伞端水肿、模糊不清,卵巢表面可见斑片状细软的突起,切面有质软的结节(箭头),镜下证实为癌;下方白色结节为腺纤维瘤
2.镜检
肿瘤大部位于输卵管远端,或中外2/3,可观察到源自输卵管黏膜上皮,浸润黏膜皱襞间质、管壁肌层或浆膜。有时可见微小癌位于管腔内,邻近组织有时可找到TIC。
大多表现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组织形态学特点,排列成大小不一的实性巢、被覆复层上皮的宽大的乳头或多级分支的复杂乳头,腺样结构与裂隙样腔隙、微乳头和细胞簇。瘤细胞明显异型,细胞核增大、深染,核仁明显,染色质凝集,核膜增厚,核分裂多,有异常核分裂。常伴有坏死,可见到砂粒体。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P53弥漫强阳性(图2~图4)。

图2 输卵管伞端浆液性腺癌
可见正常上皮(上方),上皮内癌
(短箭头)与癌(长箭头)

图3 输卵管伞端浆液性腺癌
肿瘤微小,位于伞端黏膜,突向腔内

图4 输卵管伞端浆液性腺癌,免疫组化P53弥漫阳性
3.肿瘤的分级
以往按照结构形态将输卵管癌分为高、中、低分化:当以乳头状结构为主时为高分化;表现为乳头状与腺样结构时为中分化;以实性片状为主为低分化。低分化占所有浆液性腺癌的50%,多数输卵管浆液性腺癌的结构为中、低分化。由于近年研究发现浆液性腺癌的结构与细胞形态有时可不同步,例如一部分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可表现为腺管样结构,但细胞高度异型。因而目前对盆腔浆液性腺癌的分级更趋向使用高级别、低级别这样的术语进行区分。当细胞高度异型时,应归在高级别浆液性腺癌范畴,因为这些病例往往表现侵袭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