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uterine sarcoma
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非常罕见,恶性程度高,占子宫恶性肿瘤的2%~4%,占生殖道恶性肿瘤1%。来源于子宫肌层、肌层内结缔组织和子宫内膜间质,也可继发于子宫平滑肌瘤。多见于40~60岁妇女。
子宫肉瘤发病年龄跨度大,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围绝经期者,约40~60岁,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患者的年龄偏低。有文献报道,子宫肉瘤与肥胖、高血压有关。
1.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占子宫肉瘤45%。易发生盆腔血管、淋巴结及肺转移。平滑肌肉瘤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者两种。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发生自子宫肌壁或肌壁间血管壁的平滑肌组织。此种肉瘤呈弥漫性生长,与子宫壁之间无明显界限,无包膜。继发性平滑肌肉瘤为原已存在的平滑肌瘤恶变。肌瘤恶变常自肌瘤中心部分开始,向周围扩展直到整个肌瘤发展为肉瘤,此时往往侵及包膜。切面为均匀一致的黄色或红色结构,呈鱼肉状或豆渣样,因不存在旋涡状编织样结构,有时很难与肌瘤的红色样变区别,需经病理检查才能确诊。镜下平滑肌肉瘤细胞呈梭形,细胞大小不一致,形态各异,排列紊乱,有核异型,染色质深,核仁明显,细胞质呈碱性,有时有巨细胞出现。核分裂象>5/10HP。继发性子宫平滑肌肉瘤的预后比原发性者好。
2.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stromalsarcoma)
肿瘤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两类:
(1)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有宫旁组织转移倾向,较少发生淋巴结及肺转移。大体见子宫球状增大,有颗粒或小团块状突起,质如橡皮,富有弹性。切面见肿瘤呈息肉状或结节状,自子宫内膜突向宫腔或侵入肌层,有时息肉有长蒂可达宫颈口外。瘤组织呈鱼肉状,均匀一致,呈黄色。镜下瘤细胞侵入肌层肌束间,细胞形态大小一致,胞浆少,核分裂象少(<10/10HP)。
(2)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度较高,预后差。大体见肿瘤多发生在子宫底部的内膜,呈息肉状向宫腔突起,质软而碎,常伴有出血坏死。切面呈灰黄色,鱼肉状。当侵入肌层时,肌壁则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镜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差,细胞大小不一致,核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10/10HP)。
3.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mesodermalmixedtumor,MMMT)
含癌及肉瘤两种成分,又称癌肉瘤。但肉瘤为子宫异源成分,如横纹肌、骨、软骨、脂肪等组织。肿瘤的恶性程度很高,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大体见肿瘤呈息肉状生长,突向宫腔,常为多发性或分叶状。晚期可侵入肌层或周围组织。肿瘤质软,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色,有出血坏死。镜下见癌和肉瘤两种成分,并可见过渡形态。
(1)影像学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等检查。其中MRI检查目前被认为是最有用的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阴性预测值较高。
(2)诊断性刮宫。
(3)宫腔镜检查。
(4)宫颈阴道涂片检查。
(5)经宫颈细针活检术。
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同时手术有助于了解肿瘤侵犯,病理分期、类型及分化程度,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根据2012年NCCN子宫肉瘤临床实践指南,治疗前大致可把子宫肉瘤分为局限在子宫或已经扩散到子宫外:
1.局限在子宫
能行手术者则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选择:①盆腔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和(或)②化疗或③激素治疗。
2.已知或怀疑子宫外病变
根据症状和指征行MRI或CT检查,是否手术要根据症状、病变范围、病灶的可切除性来决定,能手术者行全宫双附件切除和(或)转移病灶的局部切除。不能手术者:
(1)子宫内膜间质肉瘤:Ⅰ期可仅观察或激素治疗;Ⅱ、Ⅲ和Ⅳa期行激素治疗±肿瘤靶向放疗;Ⅳb期行激素治疗±姑息性放疗。
(2)子宫平滑肌肉瘤或未分化肉瘤:Ⅰ期可选择:①观察或②考虑化疗或③考虑盆腔放疗和/或阴道近距离放疗;Ⅱ和Ⅲ期可选择:①考虑肿瘤靶向放疗或②考虑化疗;Ⅳa期行化疗和/或放疗;Ⅳb期行化疗±姑息性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