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概述

多数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是来自于癌前期病变,可能经过CINⅡ以及CINⅢ进展而来,但也有少部分病例可直接发展为浸润癌。肿瘤可使子宫增大,结节状、并且变硬,有时可呈“桶状”宫颈。较早期的内生性肿瘤可使宫颈表面增粗、呈颗粒状,有时形成溃疡。

类型

根据WHO病理组织分型可将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大细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肿瘤形成不规则巢及片状结构,浸润宫颈管壁,细胞多角形或圆形,细胞界限清楚,有时可以看见细胞间桥,核仁明显,坏死常见,常出现明确的角珠。

(2)大细胞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肿瘤结构同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细胞偏梭形,边界不如前者清楚,肿瘤中很难找到角化细胞(图1)。

图1 宫颈大细胞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BroderⅡ级)

肿瘤细胞具有鳞状上皮细胞的特征,细胞呈多角形,有明显异型,但不出现角化珠

(3)小细胞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比较少见,类似于其他部位发生的分化差的鳞状细胞癌。它的特点是小的、基底样细胞形成巢片浸润,局灶可见鳞状分化,但不形成角珠,肿瘤中有明显的坏死及核分裂象。此型肿瘤应当与小细胞不分化癌鉴别,后者类似于肺的小细胞癌。

根据改良的Broder系统可以将宫颈鳞状细胞癌进行分级:Ⅰ级:肿瘤由比较成熟的鳞状细胞组成,有丰富的角化成分,细胞间桥清楚,多形性轻,核分裂象少。Ⅱ级:肿瘤细胞核浆比例增加,细胞的界限不清楚,异型性增加,具有更多的核分裂象。Ⅲ级几乎缺乏鳞状分化,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核分裂活性高。

除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还有一些少见的组织类型:

(1)疣状癌:肿瘤呈外生乳头状结构,显微镜下:乳头表面被覆分化很好的角化型鳞状上皮,但基底部可见肿瘤以推进式方式向下浸润间质。活检如取材表浅,或是切片时切面不正确时,难以与乳头状瘤及尖锐湿疣鉴别。因而,应完整切除肿瘤,仔细检查基底部,发现间质浸润性病变,有助诊断。

(2)湿疣状癌:是指那些外表呈湿疣状的鳞状细胞癌,显微镜下有明显的挖空细胞出现。

(3)乳头状鳞状细胞癌:大体上子宫颈可以看到大的外生性肿物。显微镜下,肿瘤由粗细不等的乳头组成,乳头中心为纤维血管轴心,表面被覆异型增生鳞状上皮,核分裂象多见,肿瘤基底部有时可以看到肿瘤侵犯间质。

(4)梭形细胞癌:也称肉瘤样鳞状细胞癌。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与肉瘤难以区分,但仔细寻找,可以找到典型的鳞状细胞癌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梭形细胞不同程度的表达Cytokeratin,Vimentin和Actin。

(5)淋巴上皮样癌:这一肿瘤相似于发生在鼻咽部的淋巴上皮样癌。显微镜下,肿瘤由大的未分化细胞组成,散在或成小簇分布,背景中有丰富的淋巴细胞浸润。

(6)鳞状移行细胞癌显微镜下,肿瘤呈乳头状,也可以呈内翻性表现,中心有血管轴心,表面被覆多层类似CINⅢ级的异型上皮。肿瘤组织只表达CK7,不表达CK20,表明这一肿瘤只是组织学上类似尿道上皮,而其免疫表型并不与真正的尿道上皮相同。

在诊断宫颈浸润性癌时,除了应关注肿瘤的组织类型及分级外,还应关注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管及血管受累,此外,对于子宫颈切除标本的切缘情况也应特别注意。一些研究认为,切缘阳性与局部复发有关,在Ⅰb-Ⅱa期肿瘤中,切缘阳性者的复发率为40%,而切缘阴性者的复发率为16.7%,明显低于切缘阳性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锥切标本中,切缘阴性并不保证在随后切除的子宫标本中无肿瘤病变的残存。

作者
沈丹华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第3版)(上册),第3版,978-7-117-17190-8
上一篇: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下一篇:宫颈腺性癌前病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