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术后泌尿系感染
术后泌尿系感染
作者
童晓文;李怀芳
概述

经阴道手术的住院时间较经腹手术显著缩短,但可能增加尿路感染风险。术后泌尿系感染按解剖学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感染与慢性感染。

病因学

大多数尿路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通常来自于肠道。细菌毒力因子、包括黏附素在决定细菌侵入和感染范围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上皮细胞感受性的增加,使患者易患复发性尿路感染,是一种遗传型特征。尿流梗阻是增加宿主对尿路感染的易感性的关键因素。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常规治疗包括休息、大量饮水、尿量>2000ml/d;改善营养、热水坐浴/下腹热敷;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缓解疼痛;托特罗定可减轻膀胱刺激征,症状重时短时服用止痛镇静药。

抗菌治疗应选择尿中浓度较高的广谱抗革兰阴性菌药物,据疗效和药敏试验调整,其中喹诺酮类药物85%以原形经肾排泄,带来尿内高浓度,故治疗尿路感染多选择氟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亦为常用药物。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阴道手术术后UTI风险。盆底妇科术后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时,UTI的发生率为10%~64%,使用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作为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类药物后降到0~15%。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28%)、氨苄西林/舒巴坦(13. 6%)、甲硝唑加氨苄西林(20%)、甲硝唑(10%~22. 7%)、环丙沙星(27. 2%)后UTI的发生率较高。头孢菌素类联合呋喃妥因(1. 8%)或克林霉素(2. 5%)作为预防性抗生素UTI的发生率较低。

头孢菌素类是预防UTIs的首选药物,一般术前给药一次,术后给药2~3次。Rogers等认为联合应用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是治疗UTI最常用的抗菌药,可扩展抗菌谱(包括大肠埃希菌或克雷伯菌),进一步降低UTI发生率,但该研究基于经腹手术病例,该方法是否对盆底手术病例有效尚待探讨。

然而预防性抗生素在抑制泌尿系统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可打破正常阴道菌群平衡,从而诱发泌尿系统病原体增殖导致UTIs发生。抗生素的种类和治疗期限是决定疗效的关键。很多因素影响盆底术后UTIs。手术与持续时间是重要的因素。如后盆腔阴道手术区域更靠近肛门,UTIs的发生率较尿道中段悬吊增加;不规范的导尿操作也会增加UTIs;其他术中或术后的并发症与UTIs复发相关,包括术中损伤泌尿道、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和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形成;与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神经源性膀胱、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既往UTIs史。术后长期导尿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繁殖场所,从而增加了UTIs风险。UTIs风险与导尿方式与持续时间相关。文献报道,耻骨上导尿较经尿道导尿降低术后UTIs风险,但由于前者属侵入式操作,故很少使用。术前应用雌激素可降低术后UTIs,可能由于雌激素降低阴道pH并促进乳酸杆菌增殖。绝经患者接受激素代替治疗者,雌激素可帮助调节阴道菌群以及尿道上皮功能从而降低UTIs,但Mikkelsen认为术前雌二醇虽然减少了菌尿,但未能降低膀胱炎的复发率。

单纯下尿路综合征时经验用药,予以短疗程(3天)治疗7天后复查。如果无尿路症状,尿培养阴性,则可拟诊膀胱炎,无须给予治疗。嘱患者1个月后复查;如尿培养仍有真性细菌尿,则可拟诊隐匿性肾盂肾炎,给予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2周;如患者仍有下尿路症状,尿培养有真性细菌尿及再发性肾盂肾炎,则需按肾盂肾炎常规治疗。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155-6
上一篇:术后急迫性尿失禁与膀胱过度活动 下一篇:盆腔器官脱垂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