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概述

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见于已婚经产妇,大部分有哺乳经历。一般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口服避孕药有关,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与体内激素失衡导致异常乳汁分泌而积存在腺泡内,脂质分解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小叶肉芽肿性炎症。与浆细胞性乳腺炎不同,其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多灶分布。临床多见为形状不规则乳房肿块,伴或不伴有疼痛,可能与皮肤粘连,亦可出现乳房脓肿、破溃形成窦道,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很难鉴别,也容易误诊为乳腺癌。

病理学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mastitis)又称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不清。临床上表现为乳腺肿块。多发于年轻经产妇,大多数与近期妊娠有关。常单侧乳腺受累,以乳腺的外周部多见。可有皮肤溃破及窦道形成。临床容易误诊为乳腺癌。

一、大体

切面有灰白色病变区,界限清楚或不清楚,大小约1.5~6cm,其内可见黄色粟粒样病灶,质硬韧,有沙砾感。

二、光镜

以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炎。小叶内有多种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另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可有程度不同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亦可有小脓肿形成和脂质吸收空泡(图1、图2)。病变融合者,小叶结构消失,并可溃破形成窦道。病变中通常查不出病原菌。

图1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注:炎性肉芽肿性病变沿乳腺小叶分布,部分病变融合,小叶内腺管减少或消失。

图2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注:小叶内有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多种炎细胞浸润及肉芽肿,亦见有小脓肿形成,小叶内腺管萎缩消失。

治疗

该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多数认为早期可以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合并急性炎症时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于肿块局限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有少数报道应用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似有不错的效果,但多为个案报道,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
王翔;王殊;佟富中;徐晓洲;张柏林;吴铁成;高纪东;李晔雄;徐兵河;朱丽荣;冯力民
来源
诊断病理学,第3版,978-7-117-16697-3
中华妇产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155-6
上一篇:乳腺结核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