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乳腺结核
乳腺结核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tuberculosis of breast

概述

乳腺结核较为少见,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行播散侵入乳腺组织引起的慢性疾病,多见于已婚女性,罕见于男性。

乳腺结核约占乳腺疾病的1%~4.7%,好发于20~40岁并曾生育的妇女,可能与生育期淋巴循环活跃,有周期性淋巴扩张和乳管淤积,易致结核分枝杆菌传播至乳腺等因素有关。罕见于男性、老年及青年期前女性。乳腺结核通常临床可分为3型,即局限型、硬化型、播散型。

病因及发病机制

乳腺结核(tuberculosis of breast)是乳腺的一种慢性特殊性感染,好发于中青年妇女,于1829年首先由Cooper 报道。该病较多见于发展中国家,但我国目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乳腺结核并不多见,其发病率仅占乳房疾病的1%~2%。

乳腺结核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经乳头或乳房皮肤创口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感染。②血行感染,多来自于肺脏结核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病灶的血源性播散。③邻近结核病灶蔓延,如肋骨、胸骨或胸膜结核病灶直接蔓延。④淋巴道逆行播散,多来自同侧腋窝淋巴结结核,也可由颈部、锁骨上淋巴结结核逆行播散到乳腺所致。目前认为后两者为乳腺结核的主要发病原因。病理上,乳腺结核可见中心呈干酪样坏死结节,部分腔内为液化坏死组织,形成冷脓肿;也有部分结节为纤维致密组织,中心见灶性干酪样坏死物;镜下可见典型的结核结节。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X线表现

钼靶X线是乳腺结核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浸润型:表现为局限性或片状模糊影,其内密度不均,呈磨玻璃样改变,边缘模糊(图1);如病变表浅可表现为乳晕周围皮肤增厚,乳头内陷。②结节与肿块型: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高密度结节影,界限较清,直径约2~3cm 或更大,部分病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可产生毛刺,易误诊为乳腺癌。③干酪型:表现为大片状高密度浸润病灶,界限多不清楚,皮肤常破溃及明显增厚(图2),并可出现乳头、乳晕下区域附近大导管、血管明显增粗,易误诊为慢性炎症。④其他:多数患者常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少部分患者可出现钙化。

图1 乳腺结核(浸润型)

乳腺钼靶X线片,可见乳腺内局限性斑片状模糊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箭头),手术证实为乳腺结核

图2 乳腺结核(干酪型)

乳腺钼靶X线片,可见乳腺内大片状高密度浸润病灶,密度不均,界限不清,局部皮肤粘连增厚

2.CT表现

乳腺钼靶X线检查简便易行,但它是二维成像,对隐匿性乳腺结核病变发现和诊断困难。乳腺CT扫描可以采取常规的仰卧位,亦可采取俯卧位,在颈胸交界部及腹部放置棉垫使身体垫高,使双侧乳腺充分自然悬垂。CT平扫表现为患侧乳腺腺体增大,腺体结构紊乱、模糊,且密度增高,可形成软组织密度肿块,中心密度不均匀或减低;皮下脂肪间隙模糊,呈网格状及蜂窝状改变,皮肤增厚与皮下组织粘连(图3)。CT增强扫描时,如乳腺结核形成结核性肉芽肿,则强化形式与肺内结核球一致,即表现为环形或边缘肉芽组织的强化,中央干酪样坏死物呈液性无强化区。CT扫描有时可显示肺部结核病灶与腋窝淋巴结增大等改变。

图3 乳腺结核(干酪型)

CT平扫可见左侧乳腺腺体较对侧明显增大,腺体结构紊乱,形成软组织密度肿块,中心可见局灶性低密度(图A,箭头);皮下脂肪密度增高,皮肤增厚,乳头内陷(图B,箭头)。抗感染治疗无好转,经皮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结核

3.MRI表现

尽管CT检查在乳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存在X线辐射与组织分辨力欠佳等不足。临床实践表明,无辐射损伤的MRI技术在乳腺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乳腺结核的MRI表现与乳腺癌有相似之处,有时难以鉴别;增强扫描时如为结核性肉芽肿则表现明显强化,如伴有干酪样坏死灶则可出现环形强化,最终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或行穿刺活检诊断。

4.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一般可作为乳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乳腺结核病变发展的时期不同,病理表现类型复杂,使得超声检查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乳腺结核的超声表现与其不同的病变类型有关,可表现为囊实混合型(渗出为主)、类纤维瘤型(增生为主)或钙化型(纤维化钙化为主)。共同特点是乳腺内可出现边界不清的结节或肿块影,内部回声欠均匀,囊实混合型者囊壁较厚,内多有分隔。钙化型者多表现为粗大广泛的钙化,伴声影。结核病变的血供一般不丰富,其阻力指数多小于0.7。有时腋下可见肿大淋巴结影(图4)。

图4 乳腺结核(囊实混合型)

右乳可见不规则混合性回声区,范围几乎占据整个外上象限及乳头上方,边界不清晰,形态欠规整,其内以不均质实性回声为主,囊性部分透声不良(图A)。CDFI:病灶实质及周边探及血流信号,流速11.6cm/s,RI 0.69(图B)

诊断及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乳腺结核的治疗与其他肺外结核一样,首先是全身抗结核治疗,治疗方案及疗程与其他肺外结核相同,至少1年以上。同时视病情、病变部位及临床分型辅以手术或局部治疗。原则上至少应在积极抗结核治疗1个月以上再行手术治疗。如病变局部已形成脓腔,应先穿刺抽尽脓液,同时用异烟肼、阿米卡星或链霉素等药品冲洗脓腔,待病变局限及稳定后再行手术切除。如破溃形成窦道者,可先行换药,同时局部加用异烟肼、链霉素等抗结核药品,待病变稳定及缩小后再行手术局部切除。

作者
王翔;王殊;佟富中;徐晓洲;张柏林;吴铁成;高纪东;李晔雄;徐兵河;朱丽荣;冯力民
来源
临床结核病影像诊断,第1版,978-7-117-14758-3
结核病治疗学,第1版,978-7-117-15649-3
小儿和青春期妇科学,第1版,978-7-117-05791-2
上一篇:浆细胞性乳腺炎 下一篇:肉芽肿性乳腺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