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占子宫内膜异位症总数的2%~4%,是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第二常见部位。其中发生于膀胱、输尿管、肾脏的比例为40∶5∶1,Judd于1921年报道了第一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Rousselot于1966年报道了第一例肾实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引起可逆性肾功能受损,最终导致不可逆性肾功能丧失,没有前瞻性随机研究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主张个体化,但原则是保护肾功能。
1.手术
解除现有梗阻是首选措施,输尿管松解术或及时应用支架可以迅速恢复肾脏功能。若输尿管完全阻塞,可行输尿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并放置支架;若为输尿管下段近膀胱处阻塞,可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若肾积水严重,输尿管松解困难,可先行造瘘引流术,挽救残留肾单位,再根据病灶情况行手术治疗,如肾无保留价值,可行肾脏摘除术。对膀胱、肾实质部位的明显病灶也可行切除术。近年报道,腹腔镜下施行包括肾切除的泌尿系统手术也安全可靠。
2.其他治疗
包括单独激素治疗或药物手术相结合来解除梗阻。因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合并盆腔较大范围的病灶,单纯药物保守疗法只适用于少数病例。近来,不少报道推荐二阶段或三阶段的治疗较之单独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好。手术→药物或药物→手术→药物的联合。
作者
卞美璐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中册,第3版,978-7-117-18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