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育龄妇女常见的腹痛的病因,同时也是不孕的原因,对于青少年患者,不孕并不是主诉,但进行性痛经常是患者的主诉。
引用1985 Joseph《青少年妇产科学》一书中常见的引起青少年急性腹痛及慢性腹痛的病因如下表1,可见对于青少年的内膜异位症尚缺乏足够的重视。青少年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常同时会有消化道症状,下腹部包块是长期经血倒流阻塞引起的。应提高对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对于有痛经的青少年患者,仔细地盆腔检查会发现先天的发育畸形,及盆腔包块。几种常见的引起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殖道先天畸形有:①宫颈狭窄;②宫颈先天缺如;③先天无阴道;④阴道横隔;⑤处女膜闭锁;⑥残角子宫;⑦阴道斜隔综合征。
表1 青少年急、慢性腹痛常见的病因

内异症通常发生在育龄妇女,文献也有报道最小发病年龄为10.5岁。应该说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和人群、地理、社会经济都有很大的相关性。Joseph S.报道在所有实施腹腔镜手术的青少年中患病率为6%,而在有慢性腹痛的青少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会发现有多达47%的青少年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确切的统计数字没有。在美国,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占有慢性腹痛青少年患者的45%。协和医院报道的6例青少年内异症患者占同期青少年妇科手术病人的1.8%(6/339)。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一比例增加。青少年女性合并生殖道畸形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因。发病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呈上升趋势,文献60年代共报道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青少年患者,其中>80%的患者术前没有确诊,是误诊为阑尾炎开腹探查时发现确诊。至70年代,共有180例的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病例报道,是60年代的10倍,至80年代及90年代报道的病例更多,但发病率的增加的原因并没有确切的解释。
青少年的发病似乎也验证了“经血逆流学说”,尤其是合并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引起经血阻塞,进而发生卵巢的典型的巧克力囊肿。
对于青少年患者双合诊的检查常常不能进行,肛诊还是很必要的。B超检查是无创的很有帮助的检查。常常可以帮助发现生殖道先天畸形及内膜异位症的病灶。
而对于无法确诊的患者还可用腹腔镜进一步检查,文献对于有慢性腹痛的青少年患者进行腹腔镜确诊,发现有40%以上的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数是初期病变,病理也进一步证实。腹腔镜的检查可以明确内膜异位症的分级,及指导以后的治疗。

图1 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流程
Anthony M在1999年发表关于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的意见如图1。
1.手术治疗
对于有生殖道畸形的患者,进行生殖道的成型术,一方面解除经血阻塞,同时也会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得到治疗。对于有盆腔包块青少年患者手术中发现囊肿为巧克力囊肿,手术中的治疗应与治疗成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无分别,尽可能切除囊肿,电烧灼小的内膜异位症病灶,分离粘连等等。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病人住院时间短,加之腹腔镜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因此,对于青少年患者腹腔镜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术式,麻醉技术的提高、手术器械及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腹腔镜手术成为最佳的选择。
2.药物治疗
因为青少年患者近期没有生育要求,因此解除疼痛是主要的治疗目标。
文献报道药物治疗方案主要有:①以孕激素为主的治疗,口服避孕药6~9个月。或安宫黄体酮20~30mg,每日一次,共6~9个月。普维拉100mg肌注,每月一次;②以达那唑为主的药物治疗,达那唑400~800mg,每日一次,共3~6个月;③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为主的药物治疗。报道用的最多的是以孕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目前GnRH-a已经用于对成年的内异症患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其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骨密度的改变,对于尚没有达到骨密度峰值的青少年患者用药后是不是会对骨质的钙沉积有一定的影响,尚没有研究结论。文献中用于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是鉴于成人的用药经验。
对于有明确的因为生殖道畸形的患者的预后很好,早期发现尽早治疗是预后的关键。对于没有明确病因的青少年患者预后各不相同,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并不改变疾病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