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eptate uterus
中隔子宫(septate uterus)是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后、中隔吸收的某一过程受阻,形成不同程度的中隔,发病率0. 009%~12%,子宫发育异常者中最常见,约为75%左右。
中隔子宫Buttram分类在第Ⅴ型,并将中隔子宫分为两种类型。中隔由宫底到宫颈内口或外口为完全中隔子宫;中隔终止于宫颈内口以上的任何部位为不全中隔子宫。中隔在宫颈外口以上的任何部位可有交通。完全中隔子宫伴有阴道纵隔,少数一侧阴道闭锁,伴泌尿系统发育不全(图1、图2)。

图1 中隔子宫

图2 中隔子宫外观
1882年Schroder与Ruge用长的胃钳将子宫中隔前后钳夹切除,24小时后取出,阴道出血不多,1个月后妊娠。Rocky等亦相继采用同样方法切除中隔,因为非直视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1907年,Strassman介绍经阴道或腹部切除中隔,以后本术式仅用于双角子宫矫形术。1953年,Jones&Joues经宫底楔形切除中隔成为中隔子宫矫形术的传统方法之一。此后不少学者采用各种术式,避免切除过多宫壁,获得较大宫腔,但均为经腹途径,有围术期病率,术后盆腔粘连,引起继发不孕,妊娠后需行剖宫产,术后3~6个月方能受孕。1974年Edstron首次报道2例宫腔镜切除中隔。80年代在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切除中隔。一般认为该手术安全、简单,不开腹,已成为子宫中隔切除的主要手段。子宫中隔切除后,改善内膜功能扩大宫腔。子宫中隔切除后,予雌孕激素治疗2个周期改善内膜功能。综合文献354例宫腔镜切除中隔后,流产率由89.1%下降为8.2%,足月妊娠率由1.5%上升为77.3%。宫腔镜切除中隔有穿孔的报道,在腹腔镜监护下及时修补,也有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报道。因此在切除宫底部位须保持应有的厚度,避免术后宫底部过薄,已有病理研究残留的隔膜收缩靠近内膜并被内膜覆盖。原发不孕患者是否行中隔切除尚有不同的意见,不孕患者切除中隔后妊娠率与不孕人群相似。Grimbizis对46例不孕患者行中隔切除术后,21例妊娠,其13例应用助孕技术妊娠。增加妊娠的机会,同时也避免未切除中隔、妊娠期并发症对母儿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