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银屑病
银屑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soriasis

中文别名 :牛皮癣

概述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中至重度银屑病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病因及发病机制

银屑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清楚,目前认为银屑病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最终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

1.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HLA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均支持银屑病的遗传倾向。30%有家族史,银屑病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67.04%,二级亲属为46.59%。父母一方有银屑病时,其子女银屑病的发病率为16%左右;而父母均为银屑病患者时,其子女银屑病的发病率达50%。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之间发病的一致性研究也支持遗传因素对银屑病发病的影响。迄今为止已经发现银屑病易感位点有PSORS1-15(张学军等发现PSORS9为中国汉族人群所特有),易感基因有IL-12BIL23RLCE3B/3C/3DZNF313IL23AERAP1TNFAIP3TRAF3IP2NFKBIAPTPN22等80余个,其中中国发现50%以上。

2.环境因素

仅有遗传背景尚不足以引起发病,环境因素在诱发及加重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最易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因素是感染、精神紧张、应激事件、外伤手术、妊娠、肥胖、酗酒、吸烟和某些药物作用等。其中感染备受关注,如点滴状银屑病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也有研究证实,银屑病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存在缺陷。

3.免疫因素

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异常活化、浸润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Th17细胞及IL-23/IL-17轴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关键地位,并成为新的治疗靶标。IL-23诱导Th17细胞分化增殖,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可以分泌IL-17,IL-21,IL-22等多种Th17类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学

银屑病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与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有关。欧美报告的患病率为1%~3%,我国在1984年报告的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2008年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六省市)显示患病率为0.47%。

类型

临床上,银屑病可分为寻常型(占90%以上)、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4种类型,后3种类型常因寻常型的不适当治疗转化而来,也可单独发病,按病程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此外,尚有脂溢性、湿疹样、光敏性银屑病等,均为寻常型银屑病中的亚型。

组织病理特点

早期皮损活检的组织学特征主要为真皮改变,真皮浅层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和充血,伴有真皮乳头水肿和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血管改变可见于所有类型的银屑病,且在治疗后临床好转的皮损中仍可见到。之后淋巴细胞浸润到已有海绵水肿的表皮下层。表皮上层出现局灶空泡形成、颗粒细胞层消失,形成银屑病角化不全模式。整个过程是中性粒细胞从真皮乳头毛细血管通过表皮基底膜的缝隙,迁移到角质层。进而出现银屑病样表皮增生。

Munro微脓肿和Kogoj微脓肿是活跃期皮损的特征,具有诊断意义。Munro微脓肿表现为角化不全中多形核白细胞的聚积。海绵状脓肿可见于角质层下,在局灶性海绵水肿内可有中性粒细胞聚积,偶有淋巴细胞。

寻常型银屑病表现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整齐向下延伸;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红皮病型银屑病具有银屑病和慢性皮炎的双重特征,表皮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更明显,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脓疱型银屑病表现为棘层上部出现Kogoj微脓肿,真皮层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明显,中性粒细胞较少。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寻常型银屑病典型图像为皮疹区域角质层增厚,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棘层增厚,真皮乳头血管扭曲扩张。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寻常型银屑病

本病治疗只能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及延长缓解期为目的,不能防止复发。选择治疗方案应权衡利弊,禁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以及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以免使病情加重或向其他类型转化。应做到针对不同病因、类型、病期给予相应治疗,同时应重视心理治疗。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发或加重因素。轻型银屑病患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或同时辅以物理治疗等。

1.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治疗

有明显疗效,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大面积长期应用强效或超强效制剂可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停药后甚至可诱发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维A酸霜剂常用浓度为0.025%~0.1%,其中0.05%~0.01%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较好;维生素D3衍生物如钙泊三醇也有较好疗效,但不宜用于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也可选用各种角质促成剂如焦油制剂、蒽林软膏、10%~15%喜树碱软膏等。该患者暂不考虑全身治疗。

2.物理治疗

如光化学疗法(PUVA)、UVB光疗(特别是窄波UVB)、浴疗等均可适当应用。

3.中医治疗

根据临床辨证,给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等中药。

待恢复到无新皮损出现,旧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可以考虑结束治疗。

二、脓疱型银屑病

本病以控制临床症状、延长缓解期限为目的,如有明显诱因,应及早去除或妥善处理,同时应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1.外用药物治疗

以干燥、消炎及止痒为原则。脓疱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后单纯扑粉;若出现糜烂结痂时,可用莫匹罗星软膏、新霉素软膏等。

2.全身治疗

维A酸类药物适用于各型银屑病,如阿维A酯0.75~1.0mg/(kg·d)口服;免疫抑制剂主要适用于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银屑病,常用的有甲氨蝶呤,成人剂量为每周10~25mg口服,还可用环孢素、他克莫司或雷公藤多苷;有感染依据者应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与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联用可减少剂量,应短期应用并逐渐减量以防止病情反跳。

3.物理治疗

紫外线照射有时可以起到一定疗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4.中医治疗

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实施。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患者教育

一、入院宣教

1.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

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及基本情况,如食堂、商店、门诊楼、住院楼、医护办公室、开水房、卫生间、吃饭时间、查房时间及治疗时间等,使患者充分了解并熟悉就诊环境。

2.介绍医护人员

为患者介绍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告知其有问题要及时沟通。

3.介绍医院规章制度

如探视时间、请假制度,并告知其保管好贵重物品。

4.介绍疾病知识

向患者介绍银屑病发生的原因及诱因。

二、心理指导

1.尊重和关心患者,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及家庭关系,形成良好氛围。

2.在亲属配合下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提高患者的信心。

3.利用心身医学知识,了解患者心身特点,给予相应的防治知识指导。

4.选择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如放松训练、集体干预等方法,对心身疾病的病因和症状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

三、疾病知识

1.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

2.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和环境有关;本病具有复发性,目前的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均不能防止这种复发,多数患者每年复发一次;90%的患者冬季复发,10%的患者夏季复发;本病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无良好的预防方法;重视心理治疗。

四、用药、检查指导

1.向患者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

2.严格遵医嘱按时用药,坚持治疗,不滥用药物,不要相信偏方。

3.掌握全身及局部用药的方法,不随意增减药量,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五、出院指导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出院流程,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2.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精神创伤。

3.保持居室环境的整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潮湿;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防止寒冷刺激。

4.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

5.避免精神紧张、外伤、刺激性饮食等诱发因素。

6.合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积极预防慢性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慢性胆囊炎、胃炎等。

7.本病易复发,坚持长期治疗,若有不适,及时随诊。

作者
肖琳;唐良萏
来源
,,
临床常见疾病护理方案,第1版,978-7-117-31213-4,2021.08
皮肤性病学(第2版),第2版,978-7-117-31668-2,2021.12
皮肤性病学,第9版,978-7-117-26670-3,2018.08
上一篇:外阴白癜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