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hancroid
中文别名 :花柳病
软下疳(chancroid)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 ducreyi,HD)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为第一代性病(过去民间称为“花柳病”)之一。临床特点为急性、多发性、疼痛性阴部溃疡,并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化脓及破溃。1889年,Ducrey在意大利将志愿者生殖器溃疡中的化脓性分泌物反复接种到其前臂皮肤获得成功,首次分离出此病原体,故命名为杜克雷嗜血杆菌。
杜克雷嗜血杆菌导致软下疳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研究表明,软下疳的形成是杜克雷嗜血杆菌毒力因子和宿主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病菌与上皮的黏附性、病菌产生的外毒素及病菌对宿主的抵抗性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杜克雷嗜血杆菌可产生与软下疳发病有关的多种毒性因子。
主要通过性交接触这一途径传播,也可自身接种。一般不发生血行或向身体其他部位播散,也不发生系统感染。目前,尚未见软下疳的妇女因分娩而引起婴儿发病的报道。
1.显微镜检查
取溃疡分泌物或未破溃的横痃处抽取脓液涂片,显微镜下可见到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呈长链状排列,多条链平行,似“鱼群状”,可考虑为HD。但涂片的敏感性大约为50%。另外溃疡中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可造成假阳性。
2.细菌培养
为该病主要诊断方法,也为多年来评估新的诊断方法的金标准。新近由于出现了更为敏感的PCR法而使细菌培养的敏感性最多达到75%。
3.病理学检查
有符合软下疳溃疡的组织病理表现,组织切片中有时可找到杜克雷嗜血杆菌。
4.核酸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法等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核酸阳性。核酸检测应通过相关机构进行。
2015年美国CDC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指出:软下疳的诊断需要在特殊培养基上发现杜克雷嗜血杆菌才能确诊软下疳,但其敏感性亦<80%。疼痛性生殖器溃疡合并有触痛的化脓性腹股沟淋巴结肿提示软下疳。符合下列标准者可诊断为“软下疳可能性大”:①患者有一处或更多处疼痛性生殖器溃疡;②在溃疡出现7天之后,对溃疡渗出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梅毒血清学检测,未发现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证据;③生殖器溃疡和局部淋巴结肿大是软下疳的典型临床表现;④溃疡渗出物HSV PCR检测阴性。
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指出: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有或无显微镜检查。应通过相关检查,排除其他感染:①发生7天以上的溃疡,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溃疡组织液查不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血清学试验阴性;②临床上排除溃疡为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HSV-PCR检测或HSV抗原检测阴性。
确诊病例: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实验室检查中的任1项。
现绝大多数医生对软下疳的诊断基本上还是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认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诊断软下疳无特异性。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还应与由梅毒螺旋体感染而导致的硬下疳、由沙眼衣原体感染而引起的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生殖器疱疹加以鉴别。
治疗原则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应遵循及时、足量、规则用药,在患者发病前10日内的性伴,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同时接受治疗,治疗后应进行随访。
2015年美国CDC的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指出:软下疳患者在治疗3~7天后患者要复查。如治疗有效,一般会在3天内溃疡症状改善,7天内客观体征改善。如无临床好转,临床医生应该考虑:①诊断是否正确;②患者合并感染其他STD;③患者感染了HIV;④未按规定用药;⑤感染的杜克雷嗜血杆菌菌株对所用抗菌药物耐药,完全治愈所需时间依赖于溃疡的大小:大溃疡需要2周以上,对于未行包皮环切的男性,包皮下的溃疡愈合慢,有波动感的淋巴结炎比溃疡好转的慢,可能需要穿刺或者切口引流。虽然软下疳淋巴结炎穿刺比较简单,但切口引流为首选,这样可以减少反复引流。
1.内用药物治疗
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软下疳治疗方案:①阿奇霉素1g,单次口服;②头孢曲松250mg,单次肌内注射;③环丙沙星每次500mg,每日2次,连服3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及小于18岁者禁用);④红霉素每次500mg,每日3次,连服7日。
头孢曲松和红霉素用于孕妇或哺乳期妇女较为安全,目前尚不确定阿奇霉素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是否安全有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环丙沙星,尚无有关软下疳对妊娠结局有不利影响的报道。
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具有单剂量治疗的优势。杜克雷嗜血杆菌耐药已常见,其耐药质粒可有耐氨苄西林、耐磺胺、耐氯霉素、耐四环素、耐链霉素和耐卡那霉素的基因等。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啉、第二、三代头孢类在体外可增强抗杜克雷嗜血杆菌活性。
2.外用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未破溃的丘疹、结节,可外用鱼石脂、红霉素软膏;溃疡用1∶5 000高锰酸钾或3%过氧化氢冲洗后外涂红霉素软膏;淋巴结应从邻近正常皮肤处潜行进针抽取脓液,可注入抗生素治疗,目前认为切开引流治疗更为可取,因为以后无须多次引流。注意在未排除梅毒硬下疳之前不要应用能掩盖梅毒诊断的药物。
如用任何方案治疗均发生失败者,应考虑软下疳合并HIV感染的可能。
对性病患者的处理是最为实际和有成效的防治措施。对患者也可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包括对其性伴的选择性治疗;或在流行地区采用病征处理,以减少可能的传染源,其中使用避孕套是控制和预防的有效措施。早期有效的控制感染的皮损、追踪传染源,性伴不论有无症状均应治疗。在2015年美国CDC的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强调,软下疳患者的性伴如果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10天内,与患者有过性接触,不论有无此病的症状,都必须进行检查和治疗。软下疳患者治疗期间,应嘱患者避免性生活,如治疗时间较长,开始治疗1~2周后,当性伴同时得到治疗,或已知性伴未受感染,或无感染的危险因素时,可以允许性生活,但在随诊期间应有防护(使用阴茎套)。在疾病未彻底治愈之前,除避免性生活外,注意个人卫生,分开使用毛巾、面盆、浴盆、床单等可致传染的媒介物品,污染物可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