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hlamydia trachomatis
1.女性患者感染衣原体后常表现为宫颈炎症及尿道炎症,称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
2.临床特点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不易察觉,病程迁延。
3.临床诊断较困难,常需实验室检查确诊。
4.需同时治疗感染患者、性伙伴、妊娠妇女防止再次性传播、母胎传播。抗生素应具有良好的细胞穿透性、半衰期长,使用时间应延长。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常用细胞滤器的原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的共同特征是:①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大小0.2~0.5μm,具有类似革兰阴性菌细胞壁;②同时有DNA及RNA;③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二分裂方式繁殖;④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类,能独立进行一些代谢活动,但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能量;⑤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衣原体根据抗原结构、DNA同源性、包涵体及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等差异分为4种: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及兽类衣原体。
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在美国,衣原体性生殖道感染是最频繁被报道的感染性疾病,在≤25岁女性中发病率最高。因女性患者感染后常表现为宫颈炎症及尿道炎症,所以称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可引起许多严重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包括盆腔炎、异位妊娠及不孕,而其余衣原体亚种主要引起肺炎及呼吸道感染。沙眼衣原体有18个血清型,分别为A、B、Ba、C;D、Da、E、F、G、H、I、Ia、J、K;L1、L2、L2a、L3。前4个血清型主要与沙眼有关,后4个可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的是中间10个血清型(D~K),尤其是D、E、F型最常见。沙眼衣原体主要感染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而不向深层侵犯,可引起尿道炎、直肠炎、肝周围炎、眼包涵体结膜炎及新生儿肺炎等。衣原体感染的高危因素:新的性伙伴、多个性伴侣、社会地位低、年龄小、口服避孕药等。
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人体的黏膜上皮细胞。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宿主主要产生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但由于沙眼衣原体主要寄生于细胞内,故以细胞免疫为主。免疫反应一方面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造成免疫病理损害。C-hsp60是一种强抗原,与人hsp60在抗原上存在交叉反应性,可致敏淋巴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组织损伤。目前多数研究认为C-hsp60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是导致慢性输卵管炎症损害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输卵管的瘢痕形成,造成输卵管扭曲、梗阻。
沙眼衣原体属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含DNA和RNA两种核酸,不能自身合成ATP及氨基酸,为寄生于细胞内的原核生物。具有感染及繁殖两个完全不同的生物相。感染相称为原体(elementary body,EB)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体积小,球形,直径0.2~0.4μm,有坚硬的细胞壁,适应于细胞外生存。繁殖相称网状体(reticular body,RB)或始体(initial body),有较强的繁殖力而无感染性;体积较大,直径0.6~1.5μm,细胞壁薄。当EB吸附于易感细胞表面后,宿主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将其摄入胞质,形成空泡,转化为RB。RB以二分裂的方式形成子代的RB,随着宿主细胞的破裂而被释放,再次感染新的宿主细胞。沙眼衣原体的表面有主要外膜蛋白(MOMP),热休克蛋白(HSP)和结合蛋白三种抗原成分,均与宿主产生的免疫反应有关。CT包涵体含糖原,与碘结合呈棕褐色,可用于临床对CT感染的检测。
成人主要经性交直接传播,很少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等间接传播。若孕妇患沙眼衣原体,胎儿或新生儿可通过宫内、产道或产后感染,经产道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衣原体对热敏感,在56~60℃可存活5~10分钟,但在-70℃可存活达数年之久,常用消毒剂(如0.1%的甲醛液、0.5%石炭酸和75%酒精等)均可将其杀死。
衣原体的生长周期有两个生物相。原体存在于细胞外,无繁殖能力,传染性强;始体存在于细胞内,繁殖能力强,但无传染性。衣原体进入机体后,原体吸附易感的柱状上皮细胞及移行上皮细胞,在细胞内形成吞噬体,原体在吞噬体内变成始体,进行繁殖,继而转化为原体,随感染细胞的破坏而释放出来。衣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免疫反应具有防御及保护作用,但同时也可导致免疫损伤。衣原体感染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慢性炎症造成的组织损伤,形成瘢痕,可能与衣原体外膜上的热休克蛋白60及脂多糖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
沙眼衣原体的致病物质除内毒素样物质和主要外膜蛋白,其他致病原因不明。内毒素样物质是沙眼衣原体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具有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类似的作用,可抑制宿主细胞代谢,直接破坏宿主细胞。含原体的细胞内囊泡若与溶酶体结合,衣原体则被杀死。主要外膜蛋白能阻止溶酶体与含原体的囊泡结合,使衣原体在囊泡内得以生长繁殖。主要外膜蛋白易发生变异,使衣原体逃避机体免疫系统对其清除作用,也可使已建立的免疫力丧失保护作用而再次感染。
治疗感染患者防止传染给性伴侣。此外,通常治疗感染沙眼衣原体的妊娠妇女防止出生时传染给婴儿。性伙伴治疗有助于防止患者再感染和其他性伴侣感染。选用的抗生素应具有良好的细胞穿透性,抗生素使用时间应延长并且使用半衰期长的药物。
治疗生殖器衣原体感染的12个随机阿奇霉素与多西环素的临床试验分析表明,两者治疗同样有效,分别为97%和98%微生物的治愈率。阿奇霉素具有更好的费-效关系,它是一个单一治疗剂量直接观察疗效的药物。然而,多西环素成本比阿奇霉素少,也没有较高的不良事件的风险。红霉素可能有效率比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差,主要是因为胃肠道的副作用。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是有效的治疗办法,但比较昂贵。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效果不可靠,因而未进行充分疗效评价。
1.沙眼衣原体宫颈黏膜炎的治疗
推荐方案: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连服7天或阿奇霉素1g单次顿服。可选用方案:红霉素500mg,每天4次,连服7天;或琥乙红霉素800mg,每天4次,连服7天;或氧氟沙星300mg,每天2次,连服7天;或左氧氟沙星500mg,每天1次,连服7天。
2.沙眼衣原体盆腔炎的治疗
选用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连服14天;或氧氟沙星300~400mg,每天2次,连服14天。同时加用其他治疗盆腔炎的抗生素。
3.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
可用多西环素100mg,每天2次;或米诺环素100mg,每天2次或四环素500mg,每天4次,疗程均为14~21天。局部有淋巴结波动时可穿刺吸脓并注入抗生素,但严禁切开引流。直肠狭窄初期可做扩张术,晚期严重者和象皮肿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4.衣原体性尿道炎
推荐:阿奇霉素1000mg,口服,单次顿服;或多西环素100mg,口服,每天2次,连服7天。也可选用:红霉素500mg,口服,每天4次,连用7天;或琥乙红霉素800mg,口服,每天4次,连服7天;或氧氟沙星300mg,口服,每天2次,连服7天;或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天2次,连服7天。
5.性伴侣治疗
性伙伴及时检查及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以减少对再感染源头患者的风险。治疗期间均应禁止性生活,禁欲应持续到为期7天的疗程完成之后。
6.随访
除了孕妇(完成治疗后3~4周重复测试),由于沙眼衣原体对所推荐的治疗方案较少耐药,并且治疗成功者,3周内仍有死亡病原体排出,可致衣原体检查假阳性,因此治疗后短期内(<3周)不建议为观察疗效而进行衣原体检查,除非未遵循推荐或未遵循可选方案、症状持续存在或怀疑再感染。衣原体重复感染较多见,因为患者的性伴侣没有治疗或患者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新的伴侣性交,重复感染导致PID和其他并发症发生较最初的感染时风险升高,因此临床医生和卫生保健机构考虑建议衣原体感染治疗后3~4个月进行衣原体的检查。性伴侣亦应同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