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enterobiasis
作者
安瑞芳;刘腾
概述
蛲虫病(enterobiasis)亦称肠线虫病,蛲虫本身极少引起外阴炎,但蛲虫病常有外阴症状,因此外阴蛲虫病较常见。
病因学
蛲虫是蠕形住肠线虫的简称。蛲虫长约5~15mm,白色、线状,寄生在人的肠道,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人因摄入虫卵而感染,虫卵在肠内(通常为盲肠部位)发育成成虫,雌虫通常在睡眠时自宿主(儿童多见)肛门爬出,在肛门口产卵,引起肛门瘙痒、外阴瘙痒。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口服驱虫剂
(1)恩波吡维铵(扑蛲灵)
5~7.5mg/kg,睡前1次顿服,间隔2~3周后再治疗2~3次,以防复发。
(2)哌嗪
每日50~60mg/kg,分两次口服,成人1~1.2g/次,每天2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2.局部用药
(1)睡前用蛲虫膏(含30%百部浸膏及0.2%甲紫)
挤入肛门内,连用4~5次,可阻止肛门瘙痒。也可用2%~5%氧化氨基汞软膏、10%鹤虱膏或雄黄百部膏。
(2)有继发病变者对症处理
另有短膜壳绦虫病、棘颚口线虫、血吸虫、水蛭以及蝇蛆引起阴道炎的个案报道,极为罕见。
综上所述,引起阴道炎的寄生虫共有8种,其中除阴道毛滴虫外,其他种类的寄生虫均为异位寄生,造成严重后果。在今后妇科阴道炎性疾病诊治中,应注意寄生虫病的诊断。
来源
中华妇产科学(第4版)(中册),第4版,978-7-117-35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