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follicular lymphoma
滤泡性淋巴瘤(FL)是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的B细胞淋巴瘤,恶性度较低,属惰性淋巴瘤。FL是NHL中较常见的类型,在西方国家约占NHL的22%~35%。在国内其所占比例较西方国家偏低,约占NHL的8.1%~23.5%。FL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倾向。FL平均发病年龄为60~65岁,主要以老年患者为主。
FL是来源于生发中心的B细胞,形态学上表现为淋巴结部分保留了滤泡生长的模式,细胞有生发中心样细胞,伴有不等量的中心母细胞。依据2001年WHO淋巴瘤分类方法,FL进一步可以分为滤泡1~3级。滤泡1~2级临床表现为惰性过程,而滤泡3级临床表现为侵袭性,故滤泡1~2级按惰性淋巴瘤治疗,而滤泡3级则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滤泡淋巴瘤部分患者可转化为侵袭性的淋巴瘤。
FL具有特征性的免疫表型,细胞表面表达泛B细胞的标记,可以表达表面免疫球蛋白(IgM+/–>IgD>IgG>IgA),B 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10+、bcl-2+、CD23+/–、CD43–、CD5–、cyclin D1–。少数病例可以出现CD10–或bcl-2–。分子遗传学检测可有bcl-2重排,细胞遗传学或FISH检测t(14;18)对于协助诊断非常有益。
对于Ⅰ~Ⅱ期的FL患者,目前认为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应尽早给予局部放射治疗或联合全身免疫化疗。
对于Ⅱ期伴有大包块、Ⅲ~Ⅳ期的患者,目前普遍认为全身化疗仍不可治愈这部分患者,故一般认为上述患者应该具备以下治疗指征:①符合临床试验标准;②有B症状;③有终末器官损害风险;④淋巴瘤继发的血细胞减少;⑤巨大肿块;⑥持续肿瘤恶化;⑦患者意愿。这些患者可考虑给予治疗,否则可采取观察和等待的策略。
治疗原则:
1.Ⅰ/Ⅱ期
可以单纯受累野放疗;也可采用化疗、免疫治疗联合受累野放疗的综合治疗。
2.Ⅱ期有大肿块和Ⅲ、Ⅳ期
有治疗指征者选择局部放疗(减轻局部症状)或一线化疗。NCCN(2014年)推荐的FL一线治疗: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1类)、CHOP+利妥昔单抗(1类)、CVP+利妥昔单抗(1类)、利妥昔单抗单药、放射免疫治疗(2B类)或CHOP+利妥昔单抗、放射免疫治疗。对于老年人或体弱者的一线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利妥昔单抗、烷化剂单药(苯丁酸氮芥或CTX)±利妥昔单抗;二线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同一线治疗方案)、雷那度胺±利妥昔单抗、放疗免疫治疗。
3.FL的维持治疗
利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可改善远期生存。关于FL的维持治疗NCCN 2014推荐:放射免疫治疗;初诊时高肿瘤负荷的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8周1次,共12次的维持治疗;初始治疗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的患者推荐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8周1次,共4次的维持治疗。
4.复发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
由于FL复发时可转化为更具侵袭性的NHL,因此在复发FL开始治疗前应重新活检。复发/难治性FL的标准治疗目前未完全统一,挽救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既往方案的疗效、缓解时间、患者年龄、身体状态、复发时的病理类型以及治疗目标。对于一线治疗后长期缓解且无转化的复发患者,可重新使用原方案或选用其他一线方案。对于早期复发的患者可选用非交叉耐药的方案治疗。放射免疫治疗(131I-托西莫单抗和90Y-伊莫单抗)也是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此外,对于多次复发,上述治疗已经效果不佳的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沙利度胺口服治疗。对于转化性FL可采用转化后的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