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泪囊恶性肿瘤
泪囊恶性肿瘤
作者
唐东润
概述

恶性肿瘤发生于泪囊者远较泪小管为多,不管发生于哪一部位,溢泪是一共同症状,但其程度及溢泪时间取决于肿瘤的生长时间和速度。

原发性泪道恶性肿瘤,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肿瘤很小,常不能发现。泪道内有炎症,甚至溢脓,炎症可为肿瘤的原因,也可为其结果,局部无明显肿胀。第二期局部肿胀。可触及肿物,通常为圆形,质地较硬,但冲洗可能仍通畅,没有疼痛,时间可持续1年或稍长;第三期肿瘤扩展期。与皮肤粘连,甚至出现溃疡,还可侵犯骨骼、鼻腔和鼻窦,可向耳前、颌下和颈部淋巴结转移。

肿瘤类型有:来自上皮的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来源于中胚叶的有纤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淋巴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横纹肌瘤及淋巴系统的其他恶性肿瘤;此外,偶尔可见到恶性黑色素瘤、血管外皮瘤、内皮细胞瘤和恶性肉芽,其中恶性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常不良。Valenzuela等(2008年)报道对1990—2004年的37例泪道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2/3的泪道肿瘤为上皮性的,主要是恶性肿瘤占38%,其次为乳突状瘤占27%,淋巴瘤为非上皮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占30%。男性常见上皮性肿瘤占87%,女性常见淋巴瘤占57%。

这些肿瘤,可为原发性的,也可为转移性肿瘤,或者由良性肿瘤恶变而来。特别是上皮癌,在周围组织患有同样肿瘤时,很难判断是原发于泪道向周围扩散蔓延,还是原发于他处向泪道转移的。鼻窦的恶性肿瘤是泪道肿瘤的常见来源。

泪囊的恶性肿瘤虽不多见,如不及时治疗,常常可扩散蔓延到泪囊外的其他周围组织,例如鼻窦、鼻腔和眼眶。常因此而难以确定何为原发部位。同样,邻近的结膜、睑板、皮肤癌也常侵犯泪囊。

临床症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泪囊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类型: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是否扩散蔓延,其大小和位置。原发性的肿瘤,要打开泪囊才能做出诊断,甚至组织病理学检查后才明确诊断。也就是说,在明确诊断前需先进行手术(包括活检)。一旦诊断明确,应针对不同的肿瘤进行治疗。

1.放射治疗

许多肿瘤手术后要作放射治疗,有些扩散范围较大而不适宜手术者,可直接作放射治疗。例如淋巴瘤、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即使做了手术,也应放射治疗,必要时配合化学药物治疗。

2.化学药物治疗

凡手术不能彻底切除的肿瘤,或在放射治疗后配合适当的化疗是十分必要的,化疗应使用对肿瘤敏感的药物。

3.手术治疗

对小而恶性程度低的肿瘤可行手术切除。如患者年龄大或健康状况差,不适宜大剂量放疗和化疗者,应首先考虑手术切除,并充分烧灼其基底部。对未扩散到泪囊外的肿瘤,应连泪囊一起摘除,并且要尽量切到鼻泪管上口,以免肿瘤组织残留,手术后还需清除干净所有可疑组织。如已侵犯到眼眶深部者,应做眶内容摘除,并切除眶内侧壁。已侵犯鼻窦或由鼻窦蔓延而来的肿瘤,应配合鼻科进行广泛切除后辅以放疗和化疗,但这些肿瘤的预后不佳。

4.冷冻治疗

在泪阜或泪点外的任何小的新生物,可用冷冻治疗,通常用液态氮。冷冻时既要彻底,又要保护好周围组织。

来源
中华眼科学(第3版/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泪囊良性肿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