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analiculitis
一般感染性泪小管炎(canaliculitis)较少见。单独炎症者,多由于泪小管与泪囊接壤部分或泪总管阻塞,结膜囊细菌下行感染所致,为滤泡型炎症,上皮下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成团的浸润,形成滤泡。当泪小管部分阻塞时,症状多不明显,诊断较困难,常引起内眼手术后感染,这是值得注意的。有慢性泪囊炎者,常上行感染引起泪小管炎。即使已摘除泪囊,感染的可能仍然存在,压之可有少量分泌物溢出,内眼手术前不可不注意。泪小管内炎性物的集聚,可以使之扩张成黏液囊肿或脓肿,有波动,内侧睑缘肿胀,泪点突起,必须行泪点和泪小管切开术并滴用抗生素眼液治疗。泪小管周围组织的炎症,也常蔓延至泪小管,如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部丹毒、蜂窝织炎或脓肿等。
多由于泪小管与泪囊共同接壤处阻塞或部分阻塞后,慢性结膜炎或结膜囊细菌蔓延传播,少数发生于急性结膜炎之后,并随着结膜炎症的好转而好转。单独发生泪小管炎者较少,多与泪囊炎同时存在,由于泪囊炎向上蔓延而发病。可由结膜炎、沙眼、麦粒肿,睑丹毒、睑蜂窝织炎、睑脓肿等蔓延引起,直接间接外伤后续发感染也可引起。
必要时做X线平片检查或X线泪道造影检查。
1.去除堵塞泪小管的结石。先在裂隙灯下试行挤压,促使结石从泪点排出。一般一次挤压不能将结石完全排出,需每隔1~2天挤压一次,直至完全没有结石排出。一旦没有结石和分泌物排出,泪点周围充血和肿胀情况立即好转。如要挤压无法彻底清除泪小管结石,则需行泪小管切开术。
2.挤压泪小管或切开泪小管后,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冲洗泪道。
3.涂片或细菌培养发现有细菌者,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每日4~6次。如致病菌为真菌者,以1∶20 000的制霉菌素滴眼,每日3次;或用相同浓度的药液每周冲洗泪小管数次。是单纯疱疹病毒时,可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4~6次,持续数周。
4.热敷泪小管区,每日3次。
5.如有大量脓液时,需进行泪小管切开治疗。
注意眼部卫生。
预防和及时治疗泪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