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眼表面覆盖一层泪膜。泪膜是由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泪腺及副泪腺分泌的水样液和眼表上皮细胞分泌的黏蛋白所构成。泪液通过瞬目使其扩散至整个眼表面,而瞬目动作依赖于完整的瞬目反射,包括正常的角膜知觉、眼睑解剖结构及第Ⅴ、Ⅶ对脑神经的支配,所以正常的瞬目和神经反射才能使泪液在眼表分布正常。此外,泪液中的脂质层在调节正常蒸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若泪液生成不足,瞬目和角膜知觉的损害及泪液脂质层的异常和泪液排出的延缓均可引起干眼。
目前,有关干眼的分类尚无统一标准。1995年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制定的干眼分类方法:①泪液不足型,指泪液生成不足;②泪液蒸发过强型,指睑板腺功能障碍或瞬目不全引起泪液蒸发增加等情况。另一种分类法是把干眼分为水液性泪液不足(Sjögren综合征,SS)和脂质性泪液不足(非SS的水液性泪液不足)。
1.泪液产生不足有以下多种病因。
(1)Sjögren综合征
1)原发性。
2)继发性:①风湿性关节炎;②系统性红斑狼疮;③硬皮病(scleroderma);④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⑤其他。
(2)非Sjögren泪液产生不足
1)泪腺疾病
①原发性:①先天性无泪症;②原发性泪腺疾病:急性泪腺炎(化脓性)、Mikulicz综合征、泪腺肿瘤晚期。
②继发性:①肉样瘤病;②HIV感染;③Graft VS host disease;④干眼症;⑤泪腺部分切除术;⑥阿托品中毒,肉毒杆菌中毒可致泪腺腮腺分泌同时减少。
2)泪腺管阻塞:
①严重沙眼;②天疱疮瘢痕、白喉性结膜炎;③多形性红斑;④烧伤。
3)反射性:
①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三叉神经、面神经麻痹);②长期配戴接触镜。
2.泪液分泌过多(lacrimal hypersecretion)有多种原因。
(1)原发性流泪(primary lacrimation)
因泪腺本身疾病引起,比较少见。在泪腺炎、泪腺囊肿、泪腺肿瘤或Mikulicz综合征的早期均表现流泪,此对泪腺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所帮助。
(2)药物性流泪(pharmacological lacrimation)
应用作用强烈的副交感神经兴奋药物时可引起大量的流泪。如卡巴胆碱、醛甲胆碱、溴新斯的明和有机磷化合物(如有机磷农药和神经化学战剂)等;作用较强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四乙基焦磷酸盐也可使泪液分泌增加。此种流泪可用副交感类药物如阿托品抑制。
(3)中枢或精神性流泪(psychic lacrimation)
情绪激动、悲伤、狂笑、疼痛均可引起流泪。自主性流泪可见于演员,癔症患者流泪亦属此类,有时为阵发性。
(4)神经性流泪(neurogenic lacrimation)
1)三叉神经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流泪(nylex lacrimation):
可见于三叉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等;来自角膜或结膜的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如异物、刺激性气体、冷(迎风流泪)、热、强光、倒睫等;眼部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青光眼、交感性眼炎等;来自鼻腔、鼻窦、口腔黏膜或下颌关节的各种刺激(强烈刺激性气味、腐蚀性气体及机械因素等),或这些组织的病变等;视疲劳和调节疲劳等因素均可刺激流泪。
2)视觉刺激引起流泪:
如强光刺激常为双侧性。
3)面神经受刺激引起流泪:
如强行分开痉挛性眼睑,鼻咽部、上颌窦尤其蝶窦和后组筛窦的炎症,对蝶腭神经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强烈的流泪,若用可卡因麻醉鼻后部则可消除。
面神经麻痹后的功能异常,也是流泪原因之一。若病变发生在膝状神经节近侧,即岩大神经尚未分出之前,可致泪腺分泌停止。而发生在膝状神经节远端的病变,可因面神经麻痹所引起的眼轮匝肌功能不全而致流泪。
4)味觉反射性流泪:
当见到食物时流泪,有所谓“鳄鱼泪”之称。先天性者,由于发育不良或产伤所致;后天性者由于外伤或感染所致的面神经瘫,恢复期中膝状神经节邻近有病变,瘫痪侧在进食时,尤其是进食咸味、酸味和热的食物时流泪。此外,还见于岩浅大神经切断以后或脑干广泛病变。一般公认的解释是面神经再生时,涎腺纤维经蝶腭神经节误入泪腺,当患者有味觉刺激发生流涎反射时,便同时流泪。
5)交感神经刺激流泪:
交感神经受刺激可引起大量流泪,流泪可与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同时发生。
6)其他反射性流泪:
见于一些生理动作如呕吐、哭泣等。颈动脉窦反射活跃或迷走神经受压迫而致迷走神经紧张亦可引起流泪。
(5)症状性流泪(symptomatic lacrimation)
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伴有流泪。眼球突出者,可因机械性刺激流泪;而角膜暴露或眨眼减少者,也可因受刺激而流泪。但流泪可出现在眼球突出之前或突出消失之后,有时还表现为阵发性流泪和泪液分泌过少交替出现。黏液性水肿病者也可有流泪。交感神经刺激或泪腺组织浸润性病变可能与这些症状有关。此外,流泪也可见于脊髓痨,发生在共济失调前期。流泪也是震颤麻痹(Parkinson病)的症状之一。
1.泪液分泌过少
重要的是对症治疗,减轻症状。常局部应用人工泪液类药物、甲基纤维素、素高捷疗眼凝胶、卡波姆滴眼液、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等。也可试用副交感神经兴奋剂或配戴亲水性软接触镜等。重症者可用栓塞或电烙封闭上下泪小点。也可作睑缘缝合术以保护角膜。
2.泪液分泌过多
尽可能祛除病因,尤其是眼部和眶周病变。若原因不明或有不能祛除的病因,可试用肾上腺素衍生物或麻黄碱液滴眼,如无效,可选用一些促使泪腺减少分泌的方法,如全部或部分泪腺切除术、电烙术、X射线照射或注射80%乙醇使其萎缩等;亦可切除部分泪腺排出管或电烙其开口使其封闭,造成泪腺继发性萎缩而减少流泪。通常,泪腺切除后,副泪腺和结膜腺的分泌足以润滑保护眼球。因此,手术前应仔细检查结膜是否健康。更稳妥一些的方法是分阶段封闭部分泪腺管开口。总之,手术和手术量的大小需要慎重考虑,避免造成泪液过度缺少而致干性角膜结膜炎。此外,还可用乙醇注射蝶腭神经或切断支配流泪的几条神经如岩浅大神经、蝶腭神经、舌咽神经鼓支和翼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