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睑裂狭小综合征
睑裂狭小综合征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lepharophimosis syndrome

中文别名 :睑裂狭小-上睑下垂-倒向型内眦赘皮综合征;Komoto综合征

英文缩写
BPES
英文别名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 inversus syndrome
概述

睑裂狭小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 syndrome),又称为睑裂狭小-上睑下垂-倒向型内眦赘皮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BPES),或Komoto综合征,是以睑裂狭小(睑裂的宽度和高度均缩小)、上睑下垂、内眦间距增宽、倒向型内眦赘皮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眼睑异常。临床上BPES可分为两型,Ⅰ型BPES除上述眼睑异常外女性患者还伴有卵巢功能早衰,Ⅱ型BPES则只累及眼睑而不影响生育功能。

病因学

本病常有家族遗传史,偶有散发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率约为1/50000,Aon Ammon于1841年首先报道本病并指出有遗传性。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本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并将位于染色体3q23区域的FOXL2基因定为BPES的首选致病基因,此基因突变与Ⅰ型和Ⅱ型BPES均相关。FOXL2基因编码含多聚丙氨酸域的叉头转录因子,主要在视杯周围的间充质内表达,在发育期眼睑凸出嵴上表达最高,同时也在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目前已经报道在208个BPES家系中发现107种独特的FOXL2基因内突变。此突变使其编码的蛋白截短导致Ⅰ型BPES,而多聚丙氨酸域的延展则与Ⅱ型BPES发病有关。其他的候选致病基因还有CRBP(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INHBA(抑制素β-A)亚基因、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等。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BPES患者需接受开大睑裂水平径和垂直径的手术治疗。手术多需分期进行,先行内外眦成形术以开大睑裂水平径,间隔6个月后再行上睑下垂矫正手术从而开大睑裂垂直径。内眦成形术的术式有“Y-V”成形术和Mustard矫正术等,外眦成形术的术式有Von Ammon外眦成形术、Fox外眦成形术等。上睑下垂矫正需根据提上睑肌肌力不同选择不同的术式,大部分睑裂狭小综合征患者的肌力较差,多数选择利用额肌的上睑下垂矫正术。

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方法预测或预防本病的发生,但对BPES遗传因子和致病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筛选。

作者
范先群;张虹;陈宗蕊
来源
中华眼科学(第3版/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