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视交叉血供异常
视交叉血供异常
概述

微腺瘤等鞍内肿物尚在鞍隔以下,对视交叉本身并未造成压迫或牵扭,但也可引起视功能障碍,表现为视野双颞侧缺损。在病变去除后,视野迅速恢复正常,某些妇女妊娠时。视交叉中部后方的毛细血管与下丘脑的毛细血管有着密切的吻合,所以视交叉中部前方的毛细血管网较中部后方的更薄弱,使排列在中部前方的双鼻下视网膜纤维更易受到损害,因此,许多患者早期往往表现为双侧颞上象限视野缺损。

经应用血管墨汁灌注、血管铸型后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视交叉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等进行了研究,发现视交叉中部存在一个微循环的薄弱环节,后者是造成视神经交叉纤维易发生供血障碍的真正原因。供应视交叉下方的血管是来自垂体上动脉和漏斗动脉的分支,垂体漏斗与视交叉下方由共同的血管分支供应(图1)。当垂体发生肿瘤时,它的血流量远超出正常。垂体局部这种高灌注血流状态借助共用血管“窃走”了大呈血流。虽然视交叉的毛细血管是相互吻合成网的,但由于视交叉整个供血量因肿瘤的“窃流”或干扰而大为减少,使中部微循环的薄弱环节首先缺血,导致视交叉中部的交叉纤维供血障碍(图2),表现出具有特征性的双颞侧视野缺损。

图1 视交叉下组动脉主要来自垂体上动脉及后交通动脉,二者在漏斗周围互相吻合成网,每支动脉分为上下两支,一支供视交叉下面,一支往下供漏斗和垂体

图2 (1)视交叉与垂体正常的供血状态 (2)垂体增殖性病变时,高灌注状态,影响了视交叉的供血

a.视交叉 b.漏斗 c.视交叉下方小动脉

在视交叉中部这个微循环薄弱环节中,各部位的薄弱程度不尽相同,所以视交叉功能障碍可以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双颞侧视野缺损。视交叉中部后方的毛细血管与下丘脑的毛细血管有着密切的吻合,所以视交叉中部前方的毛细血管网较中部后方的毛细血管网更为薄弱,使排列在中部前方的双鼻下视网膜纤维更容易受到损害,因此许多患者早期往往出现双侧颞上象限的视野缺损。

发病机制

视交叉供血主要来自其上方大脑前动脉及两侧的颈内动脉的分支小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小动脉也参与供应视交叉。这些小动脉的分支在视交叉前缘和视交叉下方漏斗周围分支互相吻合成网。形成视交叉前吻合网和漏斗周围吻合网,两个吻合网之间有丰富的联系,视交叉下面与垂体,漏斗有同一血供来源。这说明一、二支小动脉受阻不是视交叉功能障碍的真正原因,颈内动脉另有2~3支小动脉从外侧达视交叉侧缘表面的软脑膜称为视交叉侧动脉,不参与上述两个吻合网,这点可解释垂体瘤患者肿瘤部位在视交叉下方中部者双鼻上视野得以长期保留的原因,同样在视交叉上、下的旁中部侧缘的小动脉进入视交叉最多,视交叉毛细血管是视交叉血液供应的关键部位。当该部供血障碍时导致视野缺损,而其中部前方为微循环的薄弱环节,且有个体差异,从而解释了为何会出现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视野缺损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临床上了解以上血管特点对视交叉不发生与肿瘤的接触而引起视野缺损的原因是由于视交叉与漏斗,垂体共同的小动脉分支供应,病变通过共同的血管窃走了视交叉的血流导致缺血。(图3)

腹侧(下方)部分,由颈内动脉分出的垂体上动脉,供给视交叉腹面中央部分。此外,前、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前脉络膜动脉和软脑膜血管等,均有分出的小支供给。

图3 视交叉的血液供应

作者
劳远琇;赵家良;张顺华;睢瑞芳
来源
现代神经眼科学,第1版,978-7-117-06753-5
中华眼科学(第3版/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上一篇:视交叉下方的病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