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后视神经病变包括发生在视乳头至视交叉之间的病变,包括血栓、炎症、肿瘤、外伤以及中毒等,可以引起多种形式的中心暗点。
(1) 中心暗点
是球后视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的视野缺损类型(图1)。眼底检查见不到黄斑部病变,而视野呈现中心暗点者常为视神经病变。急性发病者,中心视力下降,瞳孔传入阻滞,见于球后视神经炎以及多发性硬化、急性酒精中毒等。慢性发病者,一般多因中毒性,如慢性甲醇中毒、乙胺丁醇、铅中毒、二硫化碳中毒、碘化物中毒,甚至毛地黄、氯霉素、链霉素、巴比妥及磺胺类常用药物也可发生中毒而出现中心暗点。

图1 多种型样的中心暗点
(2) 与生理盲点相连的中心暗点
因其形状也称之为“哑铃状暗点”(图2),是视神经中毒性疾病典型的视野缺损。暗点略呈椭圆形,常涉及双眼或一眼较重;视力明显逐渐下降,暗点的鼻侧边缘呈圆形,越过正中垂直线5°~6°,暗点的上下界在颞侧越过生理盲点,暗点之中有1~2个较浓的缺损区域(即在较大的视标或较强的刺激之下,此两区域仍为暗点)称为暗点中的“核”。经过治疗后,病情可以显著好转,视力增进,暗点缩小,有时只留下此“核”。

图2 两例烟中毒性弱视的典型视野缺损
(3) 大中心暗点
这类大的中心暗点可至30°左右。由于一般视野屏只包括中央25°~30°范围,因此无法查得,常常需用包括周边的视野检查才能检查出来。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常表现为此类中心暗点(图3)。该病通常于10~20岁发病,先一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很快另眼也发病。初起时视乳头充血、水肿,几周后逐渐出现视神经萎缩。患者有大的中心暗点,大至30°~40°,并且在某个方位暗点可伸至视野的周边,最常见伸在鼻上象限。个别患者的中心暗点可以“开窗”,留下正中3°左右的视野,视力可提高。

图3 Leber家族性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表现出较大的中心暗点;有时暗点伸至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