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隐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隐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
概述

本病为先天性或幼儿期发生的视神经萎缩,视力损害较重,常伴有眼球震颤。

病因学

患者亲代常有近亲通婚史,并可在同胞中有人发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流行病学

隐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罕见,多在出生后或3~4岁以前发病,因此又称为先天性隐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半数以上的患者父母有血缘关系。

发病机制

常染色体遗传性视神经萎缩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基因缺失位于第4染色体,但其潜在的代谢异常可能与线粒体疾病相似,是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所致。

生理学

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只有成双的基因存在时,方能得到表现,亦即在纯合子时方能出现临床症状。而带有一个病理隐性基因的个体,并不发病,却能将病理基因传给子代,称为携带者(carrier),所以必须双亲都带有隐性病理性基因时,才有纯合子患者出现的可能性。预先测算复发风险时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父母均系隐性基因携带者,已生一个患者,第二胎的复发风险是1/4(25%);②家族中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时,需要根据血缘系数进行推算,例如某女性的配偶之叔患先天性聋哑。女性本人作为携带者的几率与群体发病率相同,为1/16,她的配偶的父亲携带几率为1/3,他们二人婚后生遗传病儿的几率为1/4,故再发风险实际上为1/16 ×1/3 ×1/4 =1/192,较低;③近亲结婚时后代风险明显增大,上例如是表兄妹,则先天性聋哑在他们的子代再发风险是(1/4 ×1/4)×1/2 =1/36,即比非近亲结婚者的风险大5.3倍。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眶部、蝶鞍区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协助鉴别诊断。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目前多无有效疗法。

护理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患者教育

1.定期复查视力、视野、眼底。

2.注意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有条件者进行有关遗传基因方面的检测,做到优生优育。

作者
陈又昭;杨正林;郭向明;马巧云
来源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第7版,978-7-117-05093-4
眼科学临床实践指导,第1版,978-7-117-15026-2
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第1版,978-7-117-09311-8
同仁眼科诊疗指南,第1版,978-7-117-18560-8
中华眼科学(第3版/上、中、下册),第3版,978-7-117-18948-4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眼科诊疗常规(第2版),第2版,978-7-117-15568-7
上一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神经萎缩 下一篇:莱伯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