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下睑赘皮
下睑赘皮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epiblepharon of lower lid

概述

下睑赘皮是指平行于下睑睑缘的皮肤皱襞。它可以覆盖全部下睑睑缘,但多数情况下只占据下睑睑缘的内1/3处,有时这一横行皮肤皱襞经内眦部向上垂直延伸,形成逆向内眦赘皮,赘皮往往把下睑部分睫毛向内推移,当眼球下转时这些睫毛就与角膜接触,引起不适,但一般不会产生角膜混浊。

病因学

(一)环境因素

 1.生物因素

病毒或细菌,甚至寄生虫可经血循环进入胚胎致病,早期可使胚胎组织破坏,影响胚胎发育,甚至使胚胎早期死亡。如感染发生在胚胎器官的发生阶段,常导致胚胎畸形,感染发生越早,畸形越广泛、越严重。

2.物理因素

胚胎不同时期接触X线后可产生多种多样的畸形,眼部畸形主要表现为白内障、小眼球、独眼等。

3.药物与化学因素

有些药物如丙酮苄羟香豆素,除可引起胎儿软骨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及中枢神经异常外,还可有眼部异常。酒精可引起眼、脑的发育异常。某些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骨骼和内脏畸形;眼部可导致无眼、小眼球、小晶状体、眼组织缺损和囊肿。

4.营养与代谢异常

营养缺乏与失调也是致畸因素之一,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缺乏可引起动物眼和骨骼畸形;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面部、骨骼、眼、脑的畸形;维生素A缺乏可使胎儿出现干眼症、唇裂、小角膜、眼睑缺损等异常,甚至无眼畸形,但维生素A过多亦可引起无眼球、小眼球、视网膜缺陷、白内障和其他眼内异常。

(二)遗传学因素与遗传学眼病

很大一部分先天异常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由人体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基因、染色体)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并从亲代传至子代,称为遗传性疾病。

流行病学

下睑赘皮系下睑皮肤的水平性皱褶,多见于婴幼儿时期,至1岁半或最晚4~5岁可自行消失,仅有少数持续到成人。

解剖学与组织学

眼睑(palpebra)位于眼球的前方,分上睑和下睑,是保护眼球的屏障(图1)。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裂两侧上、下眼睑结合处分别称为内眦和外眦。睑的游离缘称睑缘,又分为前、后缘。

图1 右眼眶(矢状切面)

睑缘的前缘有睫毛,睫毛约有2~3行,上、下睫毛均弯曲向前,有防止灰尘进入眼内和减弱强光照射的作用。如果睫毛长向角膜,则为倒睫,严重的可引起角膜溃疡、结瘢、导致失明。睫毛的根部有睫毛腺(ciliary glands),也称Moll 腺,在近睑缘处,有睑缘腺(Zeis 腺)(图2)。睫毛毛囊或睫毛腺的急性炎症,称为外麦粒肿。

图2 眼睑(矢状切面)

眼睑由浅至深可分为五层: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和睑结膜(图2,3)。眼睑的皮肤细薄,皮下组织疏松,缺乏脂肪组织,故可因积水或出血而发生肿胀。临床上肾炎患者常伴有眼睑浮肿。肌层主要是眼轮匝肌睑部,该肌收缩可闭合睑裂,眼睑部手术的皮肤切口应与眼轮匝肌纤维方向平行,以利于愈合。在上睑还有上睑提肌,该肌以宽阔的腱膜止于上睑上部,可提起上睑。

图3 眼睑(矢状切面)

眼睑的血液供应丰富(图4),主要来源有:①颈外动脉发出的面动脉、颞浅动脉、眶下动脉等分支;②眼动脉发出的眶上动脉、泪腺动脉和滑车上动脉等分支。这些动脉在眼睑的浅部形成动脉网,在深部吻合成动脉弓。静脉血液主要回流至眼静脉和内眦静脉。眼睑的手术需注意血管的位置及吻合。

图4 眼睑的血管

睑板(tarsus)为一半月形致密结缔组织板,上、下各一。上、下睑板的内、外两端借横位的睑内侧韧带、睑外侧韧带与眶缘相连结。睑内侧韧带较强韧,其前面有内眦动、静脉越过,后面有泪囊,是施行泪囊手术时寻找泪囊的标志(图3,5)。

图5 睑板(右侧)

睑板腺(tarsal glands)为睑板内许多呈麦穗状的腺体,与睑缘垂直排列,其导管开口于睑缘近后缘处。睑板腺为特化的皮脂腺,分泌油脂样液体,富含脂肪、脂酸及胆固醇,有润滑睑缘和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若睑板腺导管阻塞,形成睑板腺囊肿,亦称霰粒肿;当睑板腺化脓性感染时出现睑腺炎(hordeolum),临床上称为内麦粒肿。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眼睑检查法:一般在患者面向自然光线下用望诊即可,必要时则需要用触诊以协助检查。检查眼睑时应同时检查眉毛、睫毛、睑缘和睑板是否正常。有下睑赘皮时,应想到可以因下睑皮肤皱褶压迫睫毛使其倒向后方而摩擦角膜。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般不需治疗。如果有碍仪容或睫毛触及角膜产生不适,可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
陈又昭;杨正林;郭向明;马巧云
来源
实用眼科学,第3版,978-7-117-12208-5
眼表疾病学,第1版,978-7-117-05602-9
系统解剖学(8年制),第2版,978-7-117-13034-9
眼科病理学,第1版,978-7-117-19868-4
小儿眼科学,第1版,978-7-117-05157-4
下一篇:单重睑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