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ocular cysticercosis
囊尾蚴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可寄生在眼的各部位,但常见的眼囊尾蚴病是囊尾蚴经后睫状动脉抵达视网膜下或穿过视网膜进入玻璃体中。眼内囊尾蚴寿命为1~2年,虫体死亡后,抗原性物质释放常致炎性渗出,表现视网膜炎、脉络膜炎和视网膜脱离等。移行和成囊中的囊尾蚴密切、连续与组织接触,刺激宿主生成高效价的IgG和IgE,具有再感染保护作用。血清学诊断仅限于检测蚴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某些交叉反应已经用于诊断检测囊尾蚴病。
囊尾蚴可寄生于视网膜、玻璃体、眼肌、眼结膜下、前房及框内眼睑等部位,病理改变可见囊尾蚴及其所致的炎症反应如视网膜炎、视网膜剥离、玻璃体混浊等。
猪囊尾蚴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免疫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报道,患者血清中IgG、IgE、一氧化氮(NO)水平增高,可能与抗寄生虫免疫有关。IgG4在脑囊尾蚴病患者的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患者T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较正常人升高,CD4+/CD8+比值亦较正常人升高,提示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因子在囊尾蚴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已有报道。
眼底镜、裂隙灯检查时可见寄生于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的囊尾蚴呈一浅灰色圆或椭圆形囊泡,周围显红晕光环,有时可见虫体蠕动。彩色眼底照相特征性改变可见视网膜前囊泡表现,其内有一白色、较致密的光团(为凹陷入囊泡的头节)(图1)。B超特征性表现可见玻璃体腔内一圆形或椭圆形囊泡样回声光团,囊泡内有一高回声光斑(囊尾蚴头节)(图2)。眼内囊尾蚴寿命1~2年。当眼内囊尾蚴存活时患者常可忍受,当虫体死后因虫体分解产物的刺激,可导致色素膜、视网膜、脉络膜的炎症、脓性全眼球炎、玻璃体混浊等,或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终致眼球萎缩而失明。眼囊尾蚴病临床上已不多见,当合并有严重的眼内炎症、视网膜脱离时,易与葡萄膜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相混淆,因此详细的病史询问、眼部检查及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免漏诊和误诊。

图1 眼囊尾蚴病彩色眼底照相

图2 眼囊尾蚴病B超特征
眼囊尾蚴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取出。
眼囊尾蚴病患者应手术治疗,不可采用杀虫治疗,因为杀虫后炎症反应会加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囊尾蚴病的传染源是猪肉绦虫病患者,故预防囊尾蚴病的首要措施是根治猪肉绦虫病患者,以预防他人和自身感染囊尾蚴病。预防措施参见猪肉绦虫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