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
中文别名 :Lambert-Eaton综合征
兰伯特-伊顿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 myasthenic syndrome,LEMS)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存在P/Q型电压门控钙通道(VGCC)抗体,使突触前膜ACh释放异常,从而导致了LEMS肌无力症状。半数LEMS患者与肿瘤相关,尤其是小细胞肺癌(SCLC)。该病特征是肢体近端肌群无力和易疲劳,患肌短暂用力收缩后肌力反而增强,持续收缩后呈病态疲劳,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腱反射下降。LEMS可根据临床、遗传、血清标志物分为小细胞肺癌相关的LEMS(SCLC-LEMS)和非肿瘤性LEMS(NT-LEMS)两大类。LEMS是一种少见疾病,年发病率约为0.75/100万,患病率为3.42/100万。
1.SCLC-LEMS
被认为是抗电压门控性钙通道(VGCC)自身抗体介导的副肿瘤综合征,推测自身免疫应答主要针对肿瘤细胞的钙通道决定簇,后者与突触前膜某些抗原决定簇有交叉免疫性,当免疫活性细胞遇到具有特殊HLA抗原癌细胞相关抗原决定簇时,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启动免疫应答。电压门控性钙通道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P/Q型钙通道相结合,减少突触前膜上功能性钙通道,减少Ca2+内流,造成神经冲动所致的ACh释放减少,产生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出现肌无力。
2.NT-LEMS
不伴肿瘤,常伴其他器官(如甲状腺、胃或骨骼肌)特异性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自身免疫机制不清,该综合征与HLA-Ⅰ等位基因(如HLA-B8)及HLA-Ⅱ等位基因(HLA-DR3、HLA-DQ2)显著相关,HLA-B8患者发病年龄小且多为女性。
患者肌肉活检显示靶纤维轻度增加,非特异性Ⅱ型肌纤维萎缩,肌萎缩纤维未见群组化现象。电镜显示突触前膜活动区外观改变,突触后膜皱褶和二级突触间隙面积增加,ACh囊泡及受体数目和大小正常,神经末梢无变性。LEMS患者定量冷冻刻蚀电镜研究发现,ACh释放部位面积缩小,突触前膜单位面积和ACh释放部位单位面积膜内大颗粒数减少,排列不正常的膜内大颗粒丛集数增加,说明最小ACh释放单位释放量减少。
1.神经电生理检查
(1)低频(<10Hz)重复电刺激波幅变化不大,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可下降;高频(20~50Hz)重复电刺激后肌肉产生强烈自主收缩(持续15秒或更长),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增加,增高2~20倍(波幅增高200%以上为阳性)。神经重复电刺激恰与MG表现相反,是促使钙离子流入神经末梢促进ACh单位性释放所致。
(2)大力收缩15秒后,如波幅增高超过25%应高度怀疑本病,超过100%可确诊。针极EMG可见小的多相运动单位电位数目增加及波幅变异,单个肌肉诱发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降低,单纤维肌电图显示如MG的颤搐(jitter)增加。
(3)LEMS周围神经无异常,神经单一刺激可产生一个低波幅肌肉动作电位,MG患者则正常或接近正常。
2.其他检查
(1)腾喜龙试验、新斯的明试验有时呈阳性反应,但远不如MG患者敏感。
(2)血清学检查:测量电压门控性钙通道抗体有临床诊断价值,大多数LEMS患者可检测到P/Q型电压门控性钙通道抗体,SCLC-LEMS患者几乎达100%,MG≤5%。LEMS患者血清AChR-Ab多阴性,仅个别患者可合并上睑下垂及AChR-Ab阳性。血清肌酶谱多正常。
(3)本病患者HLA-B8和HLA-DR3单体型增加,类似其他自身免疫病。
(4)本病肌肉活检与MG类似,为正常或轻微非特异性变化。
(5)胸部CT检查、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肿瘤。
1.治疗原发病
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可以使神经系统症状获得改善。疗法包括化疗、放疗或手术切除等。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是SCLC-LEMS的首选方案。诊断LEMS即意味潜在肿瘤,尤其小细胞肺癌,一旦发现原发性肿瘤应进行病因治疗,缓解肿瘤症状,改善神经系统症状。肺癌的手术切除常可改善肌无力症状。若无合并肿瘤证据应随访3年以上,定期复查。当肿瘤出现时,其症状和体征会再度恶化。
2.药物治疗
AChE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及新斯的明通常无效,细胞毒性药物应慎用。有助于释放ACh的药物可增强肌力如二氨基吡啶和盐酸胍。
(1)增加突触前膜ACh释放:
1)3,4-二氨基吡啶(3,4-diaminopyridine, DAP):
可以增加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ACh释放,是LEMS患者的首选用药,大多数患者治疗有效。剂量为10~20mg/d,分4~5次口服,可单独服用,或与吡啶斯的明合用,副作用小,相对无毒性,可改善肌无力及自主神经功能。有时会出现口周感觉异常,胃肠道症状,偶有癫痫发作及精神错乱等副作用。
2)盐酸胍:
10~30mg/(kg·d),分3~4次口服,有时对严重残疾的患者可有裨益,药物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间质性肾炎、肾衰竭及心房纤颤等。应从小剂量开始,尽早减量,监测血常规、肌酐和尿素氮等。目前已被3,4-二氨基吡啶取代。
(2)其他:
在上述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血浆交换或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与其他类型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不同,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剂可能使某些LEMS患者的症状获得短暂性改善。推荐泼尼松25~60mg/d与硫唑嘌呤2.3~2.9mg/(kg·d)隔日交替使用,辅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起效需数月至1年,肌力可完全或部分恢复。亦有应用利妥昔单抗有效的报道。针对非肿瘤性LEMS病例,定期采取血浆交换联合泼尼松及硫唑嘌呤的治疗方案疗效颇佳。
(3)禁用和慎用药物:
经胃肠道外给镁可阻止ACh释放从而加重肌无力,故应慎用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钙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定、普鲁卡因胺、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和锂等;右旋箭毒碱、琥珀酰胆碱、氯化物、三碘季铵酚及肌松剂对本病均有不良作用,使肌无力加重,甚至死亡,故应禁用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