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neuromyelitis optica

中文别名 :Devic病

英文缩写
NMO
概述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病。以反复发作的视神经炎和累及数个脊髓节段的脊髓炎为特征。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欧美,该病是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最常见类型。目前普遍认为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不同于MS的独立的疾病单元。

病因与发病机制

致病性抗体即NMO-IgG,它与分布于血脑屏障星型胶质细胞足突部位靶抗原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导致严重的星形细胞损害,胞质内AQP4和胶质纤维酸蛋白大量丢失,导致病理改变。因此,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星形细胞病”。B细胞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同样,感染因素,环境因素或遗传易感性也协同参与致病。

病理学

视神经或下丘脑、膝状体等部位可见界线清楚的、散在的脱髓鞘病灶、组织软化,镜下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脊髓表现为软化,断面上可见白质部髓鞘脱失;显微镜下可见髓鞘脱失,血管周围袖套样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晚期患者,病损区组织萎缩,胶质细胞增生和瘢痕形成,偶尔脊髓坏死,最终造成空洞。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1.血清与脑脊液

大约85%的MS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寡克隆带,而在NMO患者中出现率仅15%~35%。IgG合成指数NMO也同样明显低于MS。NMO急性期脑脊液白细胞数可超过50/mm3,可有中性粒细胞,这种脑脊液改变在典型MS中非常少见。NMO-IgG作为NMO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该抗体诊断NMO的敏感性达到50%~80%,特异性是85%~100%左右。

2.MRI

NMO脊髓炎急性发作时脊髓MRI会出现明显异常。最显著的特征是脊髓病灶大多超过3个椎体长度,呈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改变,增强可见斑片状强化,病变主要位于脊髓中央,受累节段可见脊髓肿胀。随着时间推移,脊髓肿胀和强化变为持续髓内T2WI异常信号和(或)脊髓萎缩。

3.VEP

多出现P100波形正常,时程明显延长。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以往由于NMO被认为是MS的亚型,因此NMO的治疗以MS作为参照,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NMO与MS存在不同的免疫致病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开始针对NMO患者以求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1.糖皮质激素

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能加速病情缓解,是首选的急性期治疗方法。

2.血浆置换

NMO患者对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反应不佳时,可以考虑用血浆置换疗法,可能会有意外的疗效。

3.IVIg

对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反应差的患者,可选用IVIg,从临床经验看,IVIg治疗NMO较治疗MS效果好。免疫球蛋白用量是0.4g/(kg.d)静滴,一般连续用5天为一个疗程。

4.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

在激素冲击治疗收效不佳时,尤其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可选择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有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NMO女性患者,在口服和静脉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球蛋白和麦考酚酯治疗无效后,采用环磷酰胺治疗,终止病情复发。

(二)缓解期治疗

缓解期治疗的目的为预防复发,对于急性发作后的NMO、NMO高危综合征且血清NMO-IgG阳性者应作早期预防治疗,对于孤立性横贯性脊髓炎合并NMO-IgG阳性的患者,高度预示有复发的可能,应预防治疗。与MS不同,没有证据说明干扰素-β能预防NMO复发。

1.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2~3mg/(kg·d))单用或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NMO,有效期超过18个月,对于NMO-IgG血清阳性患者应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以防复发(B级推荐)。其他免疫抑制剂还可选用来氟米特、环孢素、环磷酰胺、麦考酚酯、FK506等。

2.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B细胞表面CD20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375mg/m2,每周1次(B级推荐)。有报道用利妥昔单抗治疗25例NMO患者,观察19个月,复发率显著降低(P<0.001),80%功能障碍有改善或病情稳定,2例在随访中死亡。用利妥昔单抗应注意预防感染。

3.其他

部分NMO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有一定依赖性,对于这部分患者激素减量要比MS慢,有报道小剂量泼尼松维持治疗能减少NMO复发,也有报道定期激素冲击,如每3个月冲击1次,能减少NMO复发,但尚无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三)对症治疗

1.疼痛及痛性痉挛

可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度洛西汀等。

2.精神症状

可按精神疾病治疗,特别有严重抑郁者应预防自杀,并选择氟西汀、盐酸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治疗。

3.疲劳症状

鼓励活动,康复训练。药物可用金刚烷胺每次0.1g,3次/天。

4.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配合药物治疗,尿失禁可选用丙咪嗪、奥昔布宁、哌唑嗪等;尿潴留应导尿,便秘可用缓泻药,重者可灌肠。

5.下肢痉挛

可用巴氯芬口服,重者可椎管内给药,也可用肉毒毒素A。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李振新
来源
神经病学(第8版),第8版,978-7-117-26640-6,2018.08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第14版,978-7-117-17272-1,2016.09
上一篇:多发性硬化 下一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