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arkinson’s disease
中文别名 :震颤麻痹
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遗传因素
约5%~10%的患者有家族史,α-突触核蛋白基因位于4q21-q23,产生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出现在路易(Lewy)小体中。它们分布在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细胞中,造成这些细胞死亡。Parkin、DJ-1、PINK-1、LRKK2、ATP13A2、PLA2G6、GBA等帕金森病致病基因相继被证实。
2.环境因素
80%以上帕金森病患者属于散发病例。环境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百草枯等环境毒物的接触可以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而吸烟、饮茶、咖啡因摄入和血清高尿酸盐可使帕金森病发病风险降低。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学说:
1.线粒体功能障碍
研究发现,患者脑中黑质部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的活力显著下降,该部位的神经元在缺氧状态下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且自由基增加,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
2.氧化应激
患者黑质纹状体中,Fe3+含量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缺乏,H2O2不能被有效清除,生成大量有害的自由基,最终造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死亡。
3.毒性蛋白质聚集
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质内Lewy小体中有多种蛋白聚集体(如α-突触核蛋白等),这些错误折叠的蛋白过多积聚则对细胞产生毒性损害,引起氧化应激增强和线粒体功能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患病率存在种族差异,白人最高,黄种人次之,黑人最低。白人的患病率为(106~307)/10万,发病率(12~20)/10万;黄种人患病率(44~82)/10万,发病率10/10万;黑人的患病率(31~58)/10万,发病率4.5/10万。中国PD的患病率在55岁以上人群为1%,65岁以上人群为1.7%。年龄越大,患PD的风险越高。绝大多数的研究认为男性的患病率较女性稍高。多数研究证实,吸烟与PD呈负相关,即吸烟者患PD的风险显著减少。其机制可能与吸烟可降低人脑中MAO-B的活力相关。饮食与PD发生风险有一定关联,富含α-tocopherol的食物,咖啡、绿茶、烟酸、坚果类和土豆可减少患PD的风险,高嘌呤食物可以增加血尿酸水平,可减低PD风险及进展;动物脂肪可能会增加患PD的风险。
帕金森病以前又称“震颤麻痹”,但患者一般并无麻痹(肌力减退),部分患者在整个病程中亦可不出现震颤,因此“震颤麻痹”这一称谓并不贴切。为了纪念James Parkinson的重要贡献,将此疾病称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症候群(Parkinsonism)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绝大多数(90%)为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其余由可引起类似PD表现的各种继发性PD综合征、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组成(表1)。
表1 帕金森症候群分类

大脑外观无明显改变,切面显示中脑黑质、脑桥的蓝斑及迷走神经背核等处脱色,其中以黑质最为显著。光镜下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脱失,残留神经元胞质内有Lewy小体形成(α-突触核蛋白是最主要的蛋白组分),是帕金森病最显著的病理标志之一。
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早诊断、早综合治疗、药物为主、改善症状、延缓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一)药物治疗
鉴于长期用药有大部分患者出现症状波动、异动等运动并发症,故应根据病情选择药物种类并及时调整剂量,从早期起即坚持“剂量逐渐增加”,尽可能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的疗效,可降低远期运动并发症的风险。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国内多次讨论和各家观点列出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策略(图2)。

图2 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治疗策略
1.多巴胺替代治疗
(1)多巴丝肼250’:含左旋多巴200mg,苄丝肼50mg。第一周用250’的半片,其后每隔1周,每日增加250’的半片,达到每日3~4次。以餐前1h或餐后1.5h应用。
(2)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含卡比多巴50mg,左旋多巴200mg,血浓度较平稳。适用标准化疗效减退、晨僵、晚上“关”期。
2.抗胆碱能药
苯海索1~2mg/次、3次/d。适用震颤明显的年轻患者。以1mg/次、3次/d为常用。可有视力模糊、口干副作用。闭角性青光眼禁用。
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有普拉克索、吡贝地尔、罗匹尼罗、罗替高汀。
普拉克索:初始剂量0.25mg,每周增加0.25mg,常用剂量为0.75mg~1.5mg/d,分3次。
吡贝地尔:初始剂量50mg/d,每天1次起始,酌情加量。
罗匹尼罗:初始剂量2mg/d,逐渐增加剂量。常用治疗量为4~10mg/d。
罗替高汀贴剂:早期帕金森患者的初始治疗剂量多为2mg/24h,后可逐渐加量至6mg/24h;中晚期帕金森患者治疗的初始剂量多为4mg/24h,后可逐渐加量至8mg/24h。可以作为单药治疗方案,也可以与左旋多巴制剂合用。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长期使用,易出现恶心、食欲减退、精症状(幻觉、冲动行为、性欲亢进等)、直立性低血压和下肢水肿等副反应。
4.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
此类药物可抑制脑内多巴胺降解,加强脑内多巴胺的作用,与复方左旋多巴合用有协同作用,同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有保护作用。司来吉(selegiline):5mg/次,每日1~2次,早、中午服用,晚上服用易致失眠。雷沙吉兰(rasagiline)仅早晨服用1次,1mg/d。两药应单独应用于早期帕金森病;也可与多巴制剂合用,用于症状波动的中晚期患者。新型MAOB抑制剂沙芬酰胺(safinamide)在出现“开关”现象的患者中可作为多巴制剂的补充治疗,治疗剂量为50~100mg/d。
5.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恩他卡朋(entacapone),主要阻滞外周多巴胺降解、使血浆左旋多巴保持稳定浓度、增加其进入脑内的剂量。作为多巴制剂的增效剂,不能单独应用,只能与多巴制剂合用,用法是每服一次左旋多巴制剂,同时服用一次恩他卡朋(100mg或200mg),可改善症状波动。
6.抗谷氨酸能药物
金刚烷胺,主要用于缓解帕金森病异动症。该药可单独应用或合用,用量为200~300mg/d。副作用有下肢水肿和网状青斑、幻觉等。
(二)手术治疗
主要是脑深部电刺激术。适用与药物调整难以有效控制的症状波动/异动、震颤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