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病是指突然、严重的高血压促发的一种急性大脑综合征,是平均动脉压迅速升达150mmHg以上,脑小动脉发生过强的自动调节反应,即普遍的脑血管痉挛,使脑部缺血缺氧而导致脑水肿、毛细血管破裂(点状出血)和组织坏死(微梗死)而产生的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头痛、抽搐和意识障碍,并可伴有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1.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发生高血压脑病的发病率约1%左右,高血压病史较长,有明显脑血管硬化者更易发生。
2.继发性高血压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也有发生高血压脑病的可能。子痫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脑病。5%~7%的孕妇发生高血压。
3.颈动脉血管内干预后
高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或支架术后,脑灌注突然增加,亦可引起高血压脑病或称高灌注综合征。
4.某些药物或食物诱发高血压脑病
少见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应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同时,又服用萝芙木类、甲基多巴或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也会引起与高血压脑病相似的症状。进食富含胺类的食物也可诱发高血压脑病。
健康成人平均动脉压约为90mmHg,自动调节的范围在60~150mmHg之间。血压升高的速度和程度是决定高血压脑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在正常情况下,血压升高,脑小动脉舒张,以保证脑内血液供应,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当血压急剧升高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调,脑小动脉发生持续而强烈的收缩后,继之出现被动和强制性舒张,脑部过度灌注而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当高血压脑病的临床诊断一旦成立,迅速地降低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60/100mmHg左右,但如果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线水平40%以下时可能会发生低灌注,甚至脑梗死。所以,降压治疗要迅速但要注意幅度。
可选用的药物有:
1.硝普钠
30mg加入5%葡萄糖500ml内10~30 滴/分,避光静脉点滴,开始时速度可略快。血压下降后可逐渐减慢。一般用药后2分钟血压即明显下降。所以用此药时一定要监测血压和心率(律),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滴速,达到治疗目的后可逐渐减量或停药。
2.尼卡地平
5~15mg/h,作用迅速,不良反应少。
3.阿方那特(咪噻芬)
25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开始以每分钟3~5mg滴速静脉滴注,3~5分钟后血压开始下降,减慢滴速,血压维持在预期水平缓慢停药。
4.25%硫酸镁
10ml肌注,必要时2~3次/天。
5.其他
适当应用脱水药物(甘露醇、白蛋白等),消除脑水肿;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急性期过后,意识转清,改用口服降压药物,以防再发。并应查明并进行病因治疗。地塞米松5~10mg,每6小时一次,可减轻脑水肿。
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苯巴比妥等,地西泮可能导致呼吸抑制,需谨慎使用。
血压降到目标水平后,长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要略高一些,停止静脉给药,并开始口服降压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