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在胸廓出口处由前斜角肌、颈肋及正常或先天畸形的第一肋骨压迫臂丛而产生的上肢感觉运动症状,称为胸廓出口综合征。如锁骨下动脉同时受压则尚伴有上肢循环障碍的表现。根据病因的不同,亦被称为颈肋、前斜角肌、肋锁和神经血管受压综合征等。
TOS根据发生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颈肋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第1肋骨综合征和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1.颈肋综合征:颈肋及其纤维带或软骨可使臂丛与锁骨下动脉所通过的前斜角肌后方间隙变小或将通过其上方的臂丛抬高,从而使臂丛下干及锁骨下动脉受压而引起症状。并不是所有有颈肋的人都会罹患颈肋综合征,事实上,仅有约半数的颈肋患者会出现症状。
2.前斜角肌综合征:斜角肌肥厚、变性、痉挛而压迫神经与血管,也可因神经与血管穿越发育异常的斜角肌所致。前斜角肌肥大或中斜角肌下端形成向前延伸的扩张部可以使第1肋骨上移,前斜角肌的间隙变小,从而造成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受压。
3.肋锁综合征:第1肋与锁骨的畸形、骨折、肿瘤或局部损伤后肩胛带肌力减弱、肩下垂,造成肋锁间隙狭小,从而对神经和血管造成压迫。
4.喙突胸小肌综合征:上肢过度外展,使神经与血管在胸小肌与胸壁间受挤压。
体格检查时,当臂外展或牵引上肢时可使桡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称Wright试验阳性,常可提示颈肋或前斜角肌综合征。此外,患者取坐位,双手掌面向上置于大腿上,将头过度后伸并尽量向左右旋转,如果患侧桡动脉搏动消失或明显减弱而另一侧搏动正常,则为阳性;与搏动消失的同时,右锁骨上窝能听到杂音者,常提示为颈肋综合征(cervical rib syndrome)。患肢垂直上举后,将头尽量转向患侧,如果患侧桡动脉搏动消失而另一侧正常,则提示为前斜角肌综合征(scalenus anticus syndrome)。X线检查可发现颈肋或其他畸形结构。NCV的测定有利于发现臂丛在胸廓出口处受压。
纠正不正确的姿势、使用悬带将肩保持上举和适当的休息后,多数症状可缓解。在结构畸形严重的病例,及早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借以消除对臂丛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