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ognitive disorder
认知障碍在人群中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现象。这一笼统概念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由精神疾患引起,也可以由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引起,更可以由外伤、脑血管病等其他各类器质性疾病因素引起。全科医生的职责是要依据病史、体检和适当的辅助检查区分认知障碍的不同病因,因为它们的治疗、随访和预后不同。及时和规范的治疗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关键。
(一)常见病因
认知是大脑皮质复杂高级功能的反映,任何直接或间接导致大脑皮质结构和功能慢性损伤的因素均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认知障碍,现将其病因归纳见表1。
表1 认知障碍的常见病因

(二)少见病因
慢性电解质紊乱、颅内肿瘤、严重感染、低血糖、贫血、维生素B缺乏、叶酸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手术后、重金属中毒。
人脑所涉及的认知功能范畴极其广泛,包括学习、记忆、语言、运动、思维、创造、精神及情感等,因此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表现可单独存在,但多数相伴出现。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包括。
1.感知障碍
如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感觉变质、感觉剥夺、病理性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2.记忆障碍
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
3.思维障碍
如抽象概括过程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
上述各种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由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
认知障碍可为系统性疾病的伴随或并发症状,需通过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检确定认知障碍的病因,为与其他疾病鉴别必要时需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
(一)病史询问要点
性别和年龄、起病时间与发病形式、早期症状、症状的发生发展与演变、既往诊治经过、发病后的一般情况、伴随症状、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二)认知状况检查要点
认知状况检查是指检查者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直接观察,来全面了解患者认知活动各个方面情况的检查方法。
1.合作患者的检查提纲
(1)一般表现:患者的年龄和外貌是否相符,衣着情况,入院形式是自愿或强制入院;注意接触主动性,合作程度,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意识清晰度如何,是否有意识障碍及其意识障碍的性质与程度;时间、地点、任务定向力;了解日常生活情况。
(2)感知障碍:须关注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的种类、性质、强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等。
(3)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须观察语量、语速,语言流畅性、连贯性,应答是否切题,有无思维松弛散漫、思维破裂等;思维内容障碍,妄想的种类、性质、出现时间、持续时间、频度、对社会功能的影响和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等;思维逻辑障碍,要注意逻辑障碍种类、性质、强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等。
(4)注意力:是否集中,主动集中、被动集中的情况;有无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转移等。
(5)记忆力:应检查即刻记忆、近事记忆与远事记忆,遗忘等。
(6)智能:应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粗查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等。
(7)自知力:须判断自知力的完整性以及对诊断和治疗的态度。
2.不合作患者的检查提纲
对兴奋躁动及木僵等不合作患者的检查常有困难,应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和耐心细致地观察患者的表情、情感反应和言行。
3.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进一步评估和检查
如在检查中发现患者由器质性病变引起认知障碍,应转送至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检查。
(三)体格检查要点
体格检查对认知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也是拟定治疗计划和具体治疗措施的依据。认知障碍有时可能是躯体疾病的伴发现象之一,同样认知障碍患者也会发生躯体疾病。因此,对所有住院患者均应按体格检查的要求全面而系统地实施,对门诊患者则应根据病史重点地进行体检。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眼底检查;有无脱水、水肿、皮疹、黄疸;头部有无外伤痕迹;呼出的气体有无特别的气味;注意生命体征。
认知障碍的治疗计划是在作出诊断后制定的。由于引起认知障碍的病因各异,因此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尤为重要。治疗目标是要预测患者接受治疗后,将会改善或消除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全科医生应重视非药物治疗,并适时、正确地将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持续进展的患者转诊给相应的专科医生。
(一)病因治疗
首先处理明确的引起认知障碍的病因,治疗脑部外伤、急性脑血管意外、慢性全身性疾病;纠正药物中毒状态;改善循环紊乱状态;纠正严重的贫血。
(二)心理社会治疗
心理社会治疗包括患者教育、心理治疗和干预及生活指导。应鼓励早期认知障碍的患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活动,以延缓衰退速度,但应注意对有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视空间功能障碍、行动困难的患者提供必要的照顾,以防意外。患者如外出活动无人陪同时需随身携带身份证明或联系方式,以防走失。
(三)药物治疗
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
治疗认知障碍的药物主要是精神药物,即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其中的认知改善药又分为精神激活药和改善记忆药。精神激活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可提高注意力,主要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发作性睡病的治疗。
改善记忆药可以改善记忆力,延缓疾病进展,主要用于治疗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以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改善记忆药对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及行为都有一定改善,延缓疾病进展。这类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方兴未艾,新药层出不穷,但迄今疗效大都不十分突出,不足以给实际生活能力带来明显改善。其主要分类有:①胆碱能药;②自由基清除剂;③神经营养因子;④代谢增强剂;⑤其他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改善认知的药物,如碳酸锂、新型抗抑郁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等。
针对有明确病因的认知障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但由神经系统变性及脑老化产生的认知障碍,目前的治疗方法都不能有效遏制疾病的进展,即使治疗病情仍会逐渐进展。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通常病程5~10年,有报道可能更长。患者多死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所以加强护理对该类患者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