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瘫痪
瘫痪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aralysis;palsy

概述

锥体束损害造成肢体的瘫痪。大脑皮质运动区沿锥体束到脑干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运动传导纤维受损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或中枢性瘫痪。

类型

瘫痪有很多分类方法,目前主要按瘫痪的原因、瘫痪的程度、瘫痪时肌张力的变化、瘫痪的分布、瘫痪的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分为五种。

1.按瘫痪的原因分:①神经源性瘫痪:自发出随意运动的大脑皮质运动区直到效应器骨骼肌的整个运动神经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病变所导致的瘫痪;②肌肉源性瘫痪:肌肉本身的病变所引起的瘫痪;③神经肌肉接头瘫痪:神经和肌肉接头部位病变引起的瘫痪。

2.按瘫痪的程度分:①完全性瘫痪:肌力完全丧失,肢体处于完全不能随意运动的状态;②不完全性瘫痪:多少还有一些随意运动。

3.按瘫痪时肌张力的状态分:①弛缓性瘫痪:肌张力明显低下,肢体被动运动时阻抗力小,腱反射减低或丧失;②痉挛性瘫痪:肌张力明显增高,肢体被动运动时阻抗力大并有僵硬感,腱反射亢进。

4.按瘫痪的分布分:①单瘫:指一个肢体的瘫痪,病变可位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周围神经和脊髓前角等;②偏瘫:指一侧上下肢体瘫痪,如果是脑性偏瘫可出现同侧面肌瘫痪,如果是脊髓性偏瘫仅表现为一侧上下肢瘫痪;③截瘫:通常指双下肢瘫,常伴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多由两侧锥体束引起,常见于脊髓胸腰段病变,如果病变在胸段引起痉挛性截瘫,在双侧腰髓前角及前角以下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造成的截瘫呈弛缓性瘫痪;有的学者亦将两上肢瘫叫做上肢性截瘫,上肢性截瘫可没有锥体束损害症状,是颈膨大双侧前角细胞或前根病变所致,可见于脊髓空洞症等病变;④交叉瘫: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和对侧脑神经麻痹,由脑干损害引起,有学者将该类瘫痪归为偏瘫的一种;⑤四肢瘫:四肢均瘫痪,可见于双侧大脑、双侧脑干、双侧颈髓、多发周围神经病变,双侧大脑及脑干病变时,除四肢瘫外还可伴有言语、意识障碍及延髓性麻痹等;高位颈髓病变时表现为痉挛性四肢瘫,伴有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颈膨大节段颈髓病变时伴有双侧上肢弛缓型瘫痪和双侧下肢痉挛性瘫痪,伴有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时伴有弛缓性四肢瘫痪,可出现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5.按瘫痪的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分:①中枢性瘫痪:病变在上运动神经元(包括中央前回、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正常时,高位中枢的下行纤维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控制作用,上运动神经受损时,解除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控制,使下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因而出现反射亢进、肌张力过高、病理反射阳性;②周围性瘫痪:病灶在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及其周围神经、脑神经核及其神经纤维)。因神经反射遭到破坏,故瘫痪肌肉张力过低,深反射减弱或缺失,无病理反射,肌萎缩较明显。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王亮
来源
实用内科学:全2册(下册),第15版,978-7-117-24395-8
临床急诊科经典问答1000问,第1版,978-7-117-21013-3
上一篇:抽搐与惊厥 下一篇:睡眠障碍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