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dult onset Still disease
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长期间歇性发热、一过性充血性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咽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和肝功能受损、淋巴结肿大、胸膜炎等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自 Wissler 1943年首先报道后,Fanconi(1946)相继描述,故又称Wissler-Fanconi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酷似脓毒血症或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国内在1964年命名该病为“变应性亚败血症”,现统一称之为成人斯蒂尔病。
AOSD病程分为单循环、多循环和反复发作关节炎。一部分患者可以在治疗后持续缓解或痊愈,部分患者经多次复发后缓解。
AOSD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是在遗传基础上,感染诱发炎症,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共同作用导致疾病发生发展。
(一)遗传因素
目前未发现AOSD的明确致病基因。
(二)感染
尽管AOSD临床表现酷似脓毒血症,但病原学检查几乎均为阴性。在临床上,尝试采用不同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均不能取得疗效。因此,AOSD已被认为是一种非感染性疾病。但是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葡萄球菌A复合物、耶尔森菌抗体、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及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抗体,提示一些病原体可能参与或始动了AOSD的发病。
(三)免疫因素
AOSD的发病是对某种致病抗原的过度应激状态或免疫激惹状态。
1.免疫异常
AOSD的发生可能与巨噬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关。在AOSD活动期,患者血清IL-1、IL-6及IL-18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其中IL-1家族中的IL-1β和IL-18被认为是AOSD发病中的关键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的增高与发热、皮疹及血沉、C反应蛋白、铁蛋白和α-抗糜蛋白酶升高等相一致;活动期AOSD患者血清中T细胞受体γδ表型阳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Fc-RⅡa和Fc-RⅢa分子表达增多;巨噬细胞还分泌IL-2、IL-12、IL-10及 TNF-α等细胞因子,通过调节性T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共同参与AOSD的发病。
2.免疫复合物增加
部分AOSD患者,特别是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患者,有免疫球蛋白增高,多数为IgG,也可以是IgM或IgA增高;某些皮损处可见到免疫复合物沉积。
3.淋巴结肿大及骨髓粒细胞增生
淋巴结肿大,可以是致病微生物感染或炎症刺激反应。淋巴结活检可表现为反应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和大量生发中心形成;骨髓检查可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和核左移,提示AOSD体内存在对某些抗原免疫激惹的现象。
4.其他
自1989年White提出超抗原(superantigen,SAg)的概念以来,许多研究提示,AOSD发病可能与超抗原关系密切。近年来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可能促进IL-1β释放,参与AOSD发生,但该理论仍待进一步确证。
根据分子机制、临床表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对生物制剂治疗的反应,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将AOSD分为以下两个亚型。
(一)全身型
全身症状如发热、皮疹较突出,易出现脏器受累。血清细胞因子以IL-1β、IL-18和IFN-γ升高为主,C反应蛋白和铁蛋白水平亦较高。IL-1拮抗剂治疗效果较好。
(二)关节炎型
以多关节受累为主,易发展成慢性关节炎,出现关节侵蚀、畸形。血清细胞因子以IL-6、TNF-α、IL-8和IL-17升高为主。该类型患者可能对TNF-α拮抗剂、IL-6拮抗剂治疗反应更好。
皮损处检查显示真皮胶原纤维水肿,毛细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关节滑膜肥厚水肿、细胞增殖、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沉积。浅表淋巴结病理提示为非特异慢性炎症。全身症状严重者的尸检结果证实在患者肾、心等有淀粉样变。
AOSD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急性发作或发热时,患者白细胞总数均增高,一般在(10~20)×109/L,甚至可高达50×109/L。分类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我们的临床病例分析提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诊断价值高于白细胞数,尤其是比例高于80%。久病者可出现轻到中度贫血,常为低色素性。骨髓检查显示粒细胞增生,胞质有毒性颗粒及空泡,提示感染性骨髓象。血沉明显增快,即使在不发热期或间歇期亦然;血培养阴性;患者糖化铁蛋白比值下降对诊断AOSD有重要意义。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不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而且有助于评价病情活动程度及药物治疗效果。AOSD患者血清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其中血清IL-18升高显著,且高于其他炎症性疾病,与疾病严重性及活动性相关;IL-6、IL-1β等细胞因子水平亦升高;在疾病活动期,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IgG水平增高与疾病严重性相关。肝功能检查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多为阴性。高热时可有蛋白尿出现,热退后可消失,持续不消者应考虑肾累及可能。
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并且减少复发。轻症者可单独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疗效不佳者可改用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仍不佳者,可采用甲氨蝶呤、环孢素等csDMARDs药物,难治者可试用bDMARDs或tsDMARDs。
(一)非甾体抗炎药
可起到抗炎、控制体温、减轻关节痛的作用,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国外文献资料显示,60%的患者单纯应用该药可以控制病情,而我国不足5%患者单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有效。
(二)糖皮质激素
是本症最有效的药物,常用剂量为泼尼松0.5~1.0mg/(kg•d),为避免和减少复发,应待症状完全缓解,血沉、血清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后才开始递减剂量,以最小维持量使用3~6个月。对于脏器受累严重及对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者,可以给予甲泼尼龙大剂量,或500~1 000mg/d冲击治疗,连续用药3天,必要时1~3周后重复给予,间隔期及冲击治疗后,采用常规剂量泼尼松或甲泼尼龙口服。
(三)免疫抑制剂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显著或虽有效而减量后即复发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首选甲氨蝶呤,每周口服1次,每次10~15mg。环孢素在部分顽固病例中具有一定的效果,3~5mg/(kg•d)口服,维持量为 2~3mg/(kg•d)。来氟米特、羟氯喹、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也可应用。
(四)生物制剂及免疫治疗
对于难治性AOSD患者、cs-DMARDs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使用生物制剂。
1.TNF抑制剂
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对于慢性、多关节病变效果佳,也有AOSD合并心肌炎、心力衰竭治疗成功的病例报道。但仍需警惕注射局部反应、感染等药物不良反应。
2.IL-1拮抗剂
阻断IL-1,从而诱导缓解、预防复发。包括IL-1受体拮抗剂如阿那白滞素、利洛纳塞,以及IL-1β单克隆抗体卡那单抗。适用于全身型、难治性AOSD,对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等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单用或联合csDMARDs,可快速缓解病情,但骤然停药易致疾病复发。
3.IL-6受体拮抗剂
为临床难治性AOSD的又一选择,对全身型及关节炎型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已有病例报道,对于TNF-α拮抗剂、阿那白滞素等效果不佳者,更换为IL-6受体单抗(托珠单抗)后病情得到缓解。
4.其他生物制剂
包括IL-18拮抗剂、选择性T细胞共刺激调节剂、抗CD20单克隆抗体、JAK抑制剂、IL-17拮抗剂等,均见于难治性AOSD的病例报道,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