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高免疫球蛋白D综合征
高免疫球蛋白D综合征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yper IgD syndrome

概述

高免疫球蛋白D综合征(hyper IgD syndrome)于1984年正式命名,也称为周期性发热综合征。它属于自身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特点为多克隆IgD值持续升高,一般在1岁内发病,常先出现寒战,继而体温骤然升高,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呕吐等。还可见头痛、关节痛、肝脾肿大、大关节炎及红斑样皮疹等。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间歇期可基本正常。本病属常染体隐性遗传,因易感基因的外显率低(1∶350),患儿的双亲和后代中未见此病,而是见于约半数病例的1~2名兄弟姐妹水平中,故属于水平传播。此外,本病的另一特点是大多伴有免疫异常及代谢障碍。因此,集遗传、免疫和代谢于一身的炎性疾病是自身炎症性疾病的主要特征。

病因学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甲羟戊酸酶(MVK)基因错义突变所致。80%突变为V377I,大约每5例HIDS患者就有1名纯合子V377I突变,其次为1268T突变。MVK基因定位于12qz4,所编码的MVK是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之一。MVK使甲羟戊酸磷酸化生成磷酸甲羟戊酸,后者进一步被催化合成类异戊二烯及胆固醇。MVK基因突变可影响酶的活性及稳定性,其MVK活性降低到正常的5%~15%,若MVK活性完全丧失则引起另一种遗传代谢病(即:甲羟戊酸尿症)。MVK基因突变导致炎症反应的机制仍不清楚,推测甲羟戊酸堆集及类异戊二烯减少可致白细胞介素-1β分泌异常增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IgD

血IgD呈多克隆性明显升高,>14mg/dl。当然IgD水平正常也不能排除此症。

2.IgA

80%的病例有血IgA水平的升高,常>260mg/dl。

3.急性炎性反应指标

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CRP升高、铁蛋白升高等。

4.尿甲羟戊酸(MVA)

热发作时MVA升高。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2.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由于误诊部分患儿可能会行阑尾切除术或剖腹探查术。

3.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医学知识教育,使之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4.选择以下合适的药物控制症状。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发热发作期使用此类药物,可以使部分患儿的热度及其持续时间,以及其他的相关症状明显缓解。一般使用3~7天。在发作间歇期使用此类药物并无明显的益处,也无预防或延缓症状的发作。

(2)糖皮质激素: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欠佳的患儿,可以短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建议泼尼松1mg/(kg·d),疗程为4~7天。依据患儿的热性发作时间选择不同的疗程。

(3)环孢素:仅有小样本的临床观察,可能个别患儿有效。

(4)辛伐他汀(simvastatin):可抑制13羟-β-甲基戊二酸单酰基辅A(HM-CoA)还原酶活性。最近试用可缓解部分患儿HIDS的炎性发作,似有治疗前景,有待于进一步地观察和证实。

(5)抗细胞因子治疗:HIDS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增高,试用TNF-α拮抗剂(益赛普)或TNF单抗(阿达木单抗),部分患儿也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
王晓川
来源
儿科免疫系统疾病诊疗规范,第1版,978-7-117-23224-1
上一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性发热综合征 下一篇:家族性寒冷型自身炎症综合征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