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肝脏疾病凝血障碍
肝脏疾病凝血障碍
概述

异常出血是严重肝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出血的原因往往是多因素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纤溶活性增强、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DIC、感染等均与出血有关,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肝脏实质细胞功能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

分类

1.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同时合成异常凝血因子

除FⅢ、FⅧ、FⅣ(Ca2+)、FⅩⅢα链以外,其余所有凝血因子均由肝实质细胞合成,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可导致凝血因子合成缺少,部分患者合并维生素K缺乏,进而导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功能障碍。纤维蛋白原通常在肝功能严重损害或合并DIC时才明显减少。重症肝病时肝脏可能合成异常纤维蛋白原,影响正常的凝血功能。

2.抗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抗凝血酶(AT)、蛋白C(PC)系统是人体抗凝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AT主要由肝细胞合成;PC、蛋白S(PS)在肝脏合成且依赖维生素K,故严重肝病时AT、PC、PS含量减少且可同时伴有后二者结构及功能异常。另外纤溶酶原、α2-纤溶酶抑制剂(α2-PI)在严重肝病时也会合成减少。

3.纤溶活性增强

肝硬化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含量5倍于正常对照,其原因为伴发的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内皮细胞来源的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剂(u-PA)活性增强,肝脏清除和灭活t-PA、u-PA的能力减低,导致纤溶活性增强,其结果使凝血因子的进一步消耗性减少,产生的FDP具有抗凝血作用,加重了出血的危险或程度。

4.引起凝血异常的其他原因

肝病时肥大细胞产生的肝素增多,肝脏对肝素的灭活减少,结果血浆中肝素和类肝素物质浓度增高,加重出血;出现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通过损伤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趋化白细胞等多种途径加重止血功能紊乱。

5.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机制

在致病因素如病毒、免疫复合物、内毒素等作用下,内皮细胞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并激活血小板,肝细胞受损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样物质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肝功能障碍时抗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肝脏灭活活化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上述种种原因都可导致DIC的发生;内毒素血症及假性神经介质的存在在DIC的发生中起到参与及推动的作用。

6.血小板减少

是肝病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因合并脾功能亢进所致,部分患者有免疫因素参与,亦可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

综上所述,肝脏不仅在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及纤溶成分的合成中有着重要作用,也通过灭活激活的凝血因子、t-PA等调节凝血及纤溶,虽然因抗凝血因子生成减少、激活的凝血因子灭活减少及α2-PI合成减少使理论上有血栓形成的可能,但最终凝血因子减少、纤溶活性增强占主导地位,临床上表现为出血。

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

肝脏疾病时因为血小板因素引起出血的机会不多,除非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伴有其他原因或并发症。

2.凝血时间检查

PT、APTT为常规检查项目;肝脏疾病时除FⅢ、Ⅳ、Ⅷ以外,所有凝血因子的合成均减少,故PT、APTT均可延长,但PT延长的程度往往大于APTT。

3.FDP和D二聚体

在肝脏疾病时FDP和D二聚体常常是升高的,反映的是机体处于纤维蛋白溶解增强状态,因此肝脏合并DIC时,FDP>60mg/L方有意义。

4.抗凝因子检查

AT、PC、PS、纤溶酶原、α2-PI因肝脏合成减少,血液中含量下降;t-PA、纤溶酶血浆水平升高,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剂(PAI)含量下降,上述检查结果改变越明显提示肝损越重。

5.循环抗凝物质检查

TT延长且能被甲苯胺蓝纠正或血浆肝素浓度增高,提示体内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

6.肝脏疾病合并DIC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肝脏在多环节参与凝血与抗凝过程,因此合并DIC时诊断标准不同于其他疾病,标准如下:①血小板少于50×109/L,或有2项以上血小板活化产物增高;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小于1.0g/L;③血浆FⅧ:C水平小于50%;④PT延长大于5秒;⑤3P试验阳性或FDP>60mg/L或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

治疗

1.补充凝血因子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可补充所有凝血因子及生理性抗凝血成分。输注PCC可有效地提高凝血因子浓度、改善出血,但不能纠正FⅤ减少,PCC中含有微量激活的凝血因子,尤其是因子Ⅸa和Ⅹa,同时肝病时抗凝能力差,因此PCC输注有血栓形成可能,多用于有严重出血的肝病患者。输注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维持纤维蛋白原含量在1.5g/L以上。

2.输注单采血小板

使其计数大于50×109/L。

3.其他治疗

补充维生素K1可使部分患者的凝血异常得到改善;硫酸鱼精蛋白用于治疗肝素或类肝素过多效果好,通常1mg鱼精蛋白中和1mg肝素;原发性纤溶患者可予以抗纤溶治疗;肝病时应慎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慎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

作者
王志梅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上一篇: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下一篇:获得性循环抗凝物质增多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