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和遗传性异常凝血酶原血症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乏症和遗传性异常凝血酶原血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hereditary disorder of prothrombin

概述

两者均极为罕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相似,有轻到中度皮肤黏膜及软组织出血。

发病机制

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少数患者父母为近亲结婚,男女均可发病。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极为罕见,而异常凝血酶原血症相对常见一些。

 凝血酶原是一种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是由58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蛋白,基因长度14.9kb,有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凝血酶原的基因缺陷可致凝血酶原的合成量明显减少(包括其抗原含量和凝血活性),或者产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凝血酶原(凝血酶原的含量正常,凝血活性明显降低)。目前已发现21 种凝血酶原的基因缺陷。异常凝血酶原一般以其发现的地点命名,如异常凝血酶原Cardeza,Barcelona,San Juan,Podua,Brasssels,Quick,Molis,Madrid,Metz,Denver,Houston 和Gainesville。异常凝血酶原缺陷的部位大致上可分为四类:①F Ⅹa 裂解凝血酶原的区域异常,如异常凝血酶原Barcelona;② 凝血酶区域异常,如异常凝血酶原Houston;③ 凝血酶原结合在磷脂表面部位的缺陷,如异常凝血酶原San Juan;④ 前凝血酶2 的区域异常,如异常凝血酶原Cardeza。

  异常凝血酶原与钙离子的结合能力、因子Ⅹa 对其的裂解等均可异常或有缺陷,导致凝血酶的产生减少,止血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出血时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PPSB)或凝血酶原浓缩制剂,但以凝血酶原浓缩制剂为最佳选择。维生素K 治疗无效。一般认为凝血酶原在体内的半衰期为72小时,将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水平提高到正常的40%~50%即可止血。本病患者外科手术前可采用PPSB 行替代治疗,术前用40IU/(kg·d),术后10~20 IU/(kg·d),连续3~5天。凝血酶原复合物或凝血酶原浓缩制剂的使用剂量不宜过大,以防导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作者
王志梅
来源
小儿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第1版,978-7-117-04314-8
实用内科学(上册),第15版,978-7-117-24395-7
上一篇: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下一篇: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