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病少见,仅见于中年女性,常有损伤史。特点是自发性触痛性瘀斑,发病机制不明。本病过去认为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也有人称为“精神性紫癜”,发病前常有明显情绪诱发因素,但目前认为与红细胞致敏有关。国外的研究证实,具有歇斯底里或其他精神异常的患者有发生本病的倾向。部分患者有明显受虐倾向,部分患者在接受催眠治疗时出现紫癜。绝大多数患者瘀斑发生前,有明显情绪波动,尤其有癔症者。先局部瘙痒、刺痛或烧灼感,随后瘀斑周围可有红斑和水肿,并逐渐扩大出现疼痛性红斑。同时伴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和腹痛等。出血可从肢体扩张到其他部位,可有黑粪、血尿甚至颅内出血。出血常可自行停止,但可复发。病程迁延数年。各种出凝血检查均属正常。皮下注射自身全血、洗涤红细胞、自身血红蛋白,甚至注射由自身红细胞分离出的磷脂酸-L-丝氨酸可引起类似发作时出现的瘀斑。结核菌素试验可阳性。诱因多为挫伤,手术后并发本病可能与渗出红细胞致敏有关。对症处理和精神治疗有一定疗效。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糖皮质激素、镇静剂、抗组胺药等可能有暂时性效果。
2.免疫抑制疗法:硫唑嘌呤(imuran)和泼尼松(prednisone)各50mg,每日一次,一般2周左右见效,见效后再用2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作者
徐建民
来源
临床医师典,第1版,978-7-117-04666-X
实用内科学:全2册(下册),第15版,978-7-117-24395-8
临床医师典 ,第1版,978-7-117-0466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