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药物性紫癜
药物性紫癜
概述

药物引起的紫癜大多数与药物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有关,但少数情况下药物可引起紫癜而血小板数量正常。可能的机制是免疫复合物引起小血管损伤、削弱血管周围的支撑组织和干扰血小板的功能。但血清学检查未发现任何抗体。部分患者在注射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后会出现出血性皮肤梗死,提示暴发性紫癜可能与蛋白C和蛋白S缺乏有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别嘌醇、重金属盐、吩噻嗪类、磺胺药、青霉素、奎宁及香豆类等药物均可引起皮肤紫癜,停药后自动消失。治疗应停用相关药物,或给予维生素C及糖皮质激素等。

病因学

药物性紫癜大多数与药物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有关(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

发病机制

可能机制是通过自身免疫反应使血管内皮损伤,干扰血小板功能。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毛细血管脆性实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束臂试验)

实验方法:① 在前臂屈侧面肘弯下4cm 处,划一直径5cm 的圆圈,仔细观察圆圈内皮肤有无出血点。如发现出血点,用墨水笔标出。② 用血压计袖带束于该侧上臂,先测定血压,然后使血压保持收缩和舒张压之间,一般不超过11.97kPa(90mmHg),持续8分钟再解除压力。③ 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约2分钟)后,计数圆圈内皮肤出血点的数目(要减去原有的出血点数)。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应停用相关药物,或给予维生素C及糖皮质激素等。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徐建民
来源
实用内科学:全2册(下) ,第15版,978-7-117-24395-8
老年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第1版,978-7-117-12333-4,2010.01
实用血液病鉴别诊断指导,第1版,978-7-117-22155-9,2016.06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简明血液病学,第1版,978-7-117-12826-1,2010.06
上一篇:单纯性紫癜 下一篇:感染性紫癜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