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nemia of liver disorder
肝病贫血(anemia of liver disorder)系指患者具有肝疾病伴有轻中度贫血,但须除外因肝病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引起失血性贫血,酗酒致酒精性肝病所致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因肝病营养障碍缺乏叶酸所致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约75%慢性肝病伴有贫血,常见的有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坏死后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等。肝硬化的患者全身血容量常较正常高10%~15%,因稀血症加重了贫血的发生率和程度。
常见的可引起贫血的肝脏疾病有:
1.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
2.继发性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
3.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再生障碍性贫血;
4.营养不良性肝病因叶酸缺乏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5.肝豆状核变性。
虽然贫血与肝功能的损害有关,但两者严重的程度并不呈平行关系。肝病引起贫血的机制复杂,不同病因可能分别与下列因素有关:
1.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及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异常或产生抗干细胞抗体,可以发生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障;
2.红细胞寿命缩短:肝硬化时红细胞寿命缩短及红细胞破碎,产生棘细胞性贫血;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大量铜由肝脏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直接损伤红细胞膜,致溶血性贫血;
3.出血:肝病使维生素K吸收利用障碍,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出血;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失血导致缺铁等,引起贫血;
4.脾功能亢进:大多发生于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时,这种患者不但有贫血,而且可有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即全血细胞减少;
5.叶酸缺乏:大多发生于营养不良的患者;
6.肝病伴低蛋白血症,血容量增多,发生稀释性贫血。
外周血象一般为轻至中度贫血,血红蛋白80~90g/L左右,如有出血或叶酸缺乏可低至50~60g/L。红细胞大多是正细胞、正色素型;如并发出血亦可呈低色素型;叶酸缺乏时,可呈大细胞型。网织红细胞大多有轻度增高。如无其他并发症,白细胞计数正常;但如并发急性出血则白细胞可以增多;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可以减少。血小板计数常偏低或中等减少。红细胞大小不匀和异形大多是轻度至中度的。骨髓象示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可出现少数巨幼细胞。白细胞增生正常。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则骨髓增生低下。
本病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是治疗原发肝病,改善肝功能。如有出血或缺铁,可予铁剂治疗。对有巨幼细胞性贫血者可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重度贫血时可输注浓缩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