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caused by war m‐activeantibodies

作者
陈勤奋
英文缩写
AIHA
概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系因免疫调节功能发生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致使红细胞破坏的一种HA。根据有无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AIHA;根据致病抗体最佳活性温度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AIHA。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caused by war m‐activeantibodies)是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中最多见者。如果不指明何种抗体引起的AIHA,即指温反应自身抗体型。抗体作用于红细胞的最适温度为37℃,主要是IgG,少数是非凝集素性的IgM,IgA罕见,均为不完全抗体。AIHA的人群发病率约为1/80000。原发性以女性占优势,继发性者在45岁后发病逐渐增多,而特发性类型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占AIHA的80%~90%,抗体主要为IgG,其次为C3,少数为IgA和IgM,37℃最活跃,为不完全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致敏的红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发生血管外溶血。IgG抗体和C3同时存在,引起的溶血最重;C3单独存在,引起的溶血最轻。研究发现AIHA存在Th1/Th2细胞失衡,Th2细胞功能异常,如IL-4、IL-6、IL-10升高;以及Treg细胞异常。

约50%的温抗体型AIHA原因不明,常见的继发性病因有:①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如淋巴瘤等;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③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④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血象及骨髓象

贫血轻重不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溶血危象时可高达0.50;白细胞及血小板多正常,急性溶血阶段白细胞可增多。外周血涂片可见数量不等的球形红细胞及幼红细胞;骨髓呈代偿性增生,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可达80%。再障危象时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低,甚至缺如;骨髓增生减低。

2.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是本病最具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主要为抗IgG及抗补体C3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可为阳性或阴性。

3.溶血相关的其他实验室检查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病因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二)控制溶血发作

1.糖皮质激素

首选治疗,有效率80%以上。常用泼尼松1~1.5mg/(kg•d)口服,急性溶血者可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初始剂量应维持3~4周,用至血细胞比容>0.3或者血红蛋白水平稳定于100g/L以上时考虑减量。减量速度酌情而定,一般每周5~10mg,小剂量泼尼松(5~10mg/d)持续至少3~6个月。若使用推荐剂量治疗4周仍未达到上述疗效,建议考虑二线用药。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周病情无改善,则视为激素治疗无效。

2.脾切除

二线治疗,有效率约60%。指征:①糖皮质激素无效;②泼尼松维持量>10mg/d;③有激素应用禁忌证或不能耐受。术后复发病例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仍可有效。

3.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是一种直接针对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通常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用于治疗AIHA是基于其可特异性清除B淋巴细胞,其中包括产生红细胞自身抗体的淋巴细胞。但其作用机制可能更为复杂。脾切除无效的病人利妥昔单抗可能有效。标准用法375mg/(m2•w),连续4周,一年有效率80%至几乎100%。监测B淋巴细胞水平可指导控制药物并发症,包括感染、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

4.其他免疫抑制剂

指征:①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都不缓解者;②有脾切除禁忌证;③泼尼松维持量>10mg/d。常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MMF)或环孢素等,多与激素同用,总疗程需半年左右。

5.其他

达那唑联合糖皮质激素对部分病人有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因疗效有限,用于严重溶血、输血依赖、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时。

(三)输血

贫血较重者应输洗涤红细胞,且速度应缓慢。

来源
内科学(第9版),第9版,978-7-117-26541-6|简明血液病学,第1版,978-7-117-12826-1
内科学(第9版),第9版,978-7-117-26541-6
下一篇:冷凝集素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