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yrimiDline-5’nucleotidase deficiency
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缺乏症(pyrimiDline-5’nucleotidase deficiency,P-5′-N)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RNA分解代谢有关的酶缺陷症,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P-5’-N是一种锌(Zn)依赖的金属酶,受Cr2+、Zn2+及Mg2+激活,而Hg2+和Pb2+等明显抑制其活性。随红细胞成熟和衰老,P-5’-N含量渐减少。P-5’-N有Ⅰ、Ⅱ两种亚型(不同基因控制),除存在红细胞外,Ⅱ型还见于脑组织。细胞RNA分解代谢需P-5’-N,网织红细胞成熟过程中伴随细胞内RNA的降解,P-5’-N催化5’-单磷酸胞苷生成胞苷和5’-单磷酸尿苷,生成尿苷后,经胞膜弥散清除。未脱磷酸的核苷酸(CMP及UMP)不能通过胞膜,P-5’-N缺乏时,则积聚在细胞内,反馈抑制RNA降解,形成红细胞内的嗜碱性点彩颗粒(核糖体),大量积聚的uMP和CMP影响了核苷酸池比例,嘧啶类核苷酸>80%(正常<3%),腺嘌呤核苷酸减少(主要为ATP),且干扰ATP的合成,致红细胞内ATP含量减少,红细胞寿命缩短,产生慢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若脑组织的P-5’-N缺乏,可伴有智能发育障碍。自1974年valentine等报道首例病例以来,已有超过60例病例报告,近年国内有个案报道。
切脾有一定疗效,可使溶血发作频率及严重度减轻,Hb>120g/L,减少输血的次数。适量补充Zn和Mg可有助于激活红细胞内残存的少量P-5’-N,理论上可减轻病情;P-5’-N缺乏患者应避免接触铅、汞等微量元素,以避免红细胞内残存的P-5’-N受到抑制而加重病情。可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