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rimary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中文别名 :家族性低磷血症;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
原发性低血磷性佝偻病(primary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又称遗传性或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先天性肾小管功能障碍中最单纯的一类,仅有磷酸盐再吸收障碍,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明显减低,造成尿磷大量丢失,血磷降低,严重者合并有佝偻病(儿童)或软骨病(成人)。多数为X连锁显性遗传。本病发病率1∶25 000,女性多见,但发病常较男性轻,常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呈散发。
先天性为性连锁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在X染色体的长臂上,故男性患者只传给女孩,而女性患者可传给男、女孩。由于男性仅有一个X染色体,肾小管功能障碍常为完全性而病情较重,而女性往往较轻。目前认为性连锁是由于PHEX(phosphate-regulating neutral endopeptidase)基因突变所致。PHEX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有18个外显子,编码的PHEX为跨膜蛋白,属Ⅱ型锌依赖的内肽酶家族,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在骨骼和牙本质矿化及肾小管磷的重吸收中发挥作用。因此,PHEX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管磷的重吸收障碍,磷从肾脏异常排出从而临床上出现佝偻病症状。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病例及散发病例报告。由于染色体的先天病变致肾近曲小管细胞膜刷状缘钠-磷转运系统异常,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障碍,引起大量磷从肾脏排出;另外,低血磷性也造成成骨细胞功能不良,致成骨缺陷,骨发育不良。散发病例无家族史,以成人多见,故又称之为迟发性低血磷性软骨病。
X线检查表现:①骨质疏松:干骺端增宽,杯状凹陷,毛刷状改变;②多发性对称性假性骨折,病理性骨折;③骨骼畸形,下肢可呈O形腿或X形腿。骨密度检查:早期即出现骨密度降低。
(一)补充维生素D
1,25-(OH)2D3 0.5 ~2μg/d 或1α-(OH)D3 0.5 ~1.0μg/d,以补充其血浓度不足,增加肠道钙吸收,弥补低血磷所致的低血钙,纠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促进骨矿物化。大剂量维生素D 5万~25万IU/d可能也有效。治疗期间应根据血钙、血磷、尿钙及骨X线征来调整剂量,防止高钙血症,调节维生素 D 量使血钙<3mmol/L,尿钙<4mg/(kg·d),补充维生素D不能纠正低磷血症及生长发育迟缓。
(二)纠正低血磷
1. 磷酸氢钙1.5~4.5g/d。
2. 磷酸盐合剂 Na2HPO4·H2O 145g,NaH2PO4 18.2g,加水至 1000ml,100ml/d,分次口服(100ml含磷2.702g)。
注意:补磷可减少维生素D用量,每天只用维生素D 2.5万~7.5万IU即可。
(三)其他治疗
给予维生素C及钙剂可增加肾脏对磷的再吸收。有建议在维生素D和磷酸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尿剂氢氯噻嗪1.5~2mg/(kg·d),可增高血磷,减少磷酸盐用量,不出现高钙血症及高钙尿症。骨骼畸形明显而病情已静止,X线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者,可于12岁以后作矫形手术,术前2周停用维生素D,只有当能走后再给维生素D,以免高钙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