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继发性肾性尿崩症
继发性肾性尿崩症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不完全性抗ADH性尿崩症

病因学

由于肾脏或肾外疾病(如低钾,高钙等)的抗ADH作用和(或)破坏了肾脏髓质间液的高渗状态,使尿液浓缩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对ADH仍有一定反应,甚而尿液渗透压可以高于血浆渗透压。

类型

(一)对ADH失敏

1.各种原因的低钾血症与高钙血症这两种情况均可干扰ADH激发cAMP的产生,对肾脏血流动力学与肾髓质溶质亦有影响,故可引起部分或完全性尿浓缩功能障碍。如导致肾钙化等器质性改变,去除病因后可以恢复。

2.药物甲氧氟烷、丙氧吩、锂盐、地美环素、秋水仙碱、两性霉素、长春碱等。

(二)肾髓质渗透梯度消失而导致浓缩功能障碍

多尿程度较轻,可见于慢性肾衰竭、慢性梗阻性肾病解除梗阻后、多囊肾、髓质囊性病、肾盂肾炎、肾石或钙化、肾淀粉样变、地中海贫血、肾小管酸中毒、Fanconi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及渗透性利尿。遗传性胱氨酸贮积症也可出现尿崩症的表现。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应治疗原发病,多尿严重者给以对症治疗。

作者
赖凌云;顾勇
来源
实用内科学:全2册(下册),第15版,978-7-117-24395-8
临床分子诊断学,第1版,978-7-117-18254-6
下一篇:原发性低血磷性佝偻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