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汉坦病毒可能是伴肾病综合征的出血热病的致病原,它直接损伤肾血管,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和轻度MPGN(Ⅰ型)。临床表现为急性、可逆性肾功能损害。少部分患者为IC性肾小球疾病,表现为弥漫增生性GN。临床治愈后,病理改变可以完全消失。汉坦病毒与人类GN的发病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还缺乏明确的论证。
病因学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是小型啮齿动物,在我国为黑线姬鼠。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人群普遍易感。
病理学
肾脏外观明显增大,水肿、充血及出血。切面见皮质苍白增厚,髓质明显充血、出血及水肿,皮髓质交界处出血更显著。显微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球充血,基底膜增厚,间质水肿、出血、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甚至纤维化,肾小管受压变窄甚至闭塞。电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忻菁
来源
肾病500问,第1版,978-7-117-20577-1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第13版,978-7-117-11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