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肾损害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肾损害
概述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一种血清中有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和抗U1-RNP抗体,临床有雷诺现象、双手肿胀、多关节痛或关节炎、肢端硬化、肌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等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提出MCTD这个概念的首要前提是其为一种重叠综合征,存在抗U1-RNP抗体且合并了以下几种疾病的某些临床特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即硬皮病)、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 1972 年首次报道 MCTD 后,人们对将其视为一种“单独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diffu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DCTD)存在争议,但经过 40余年,超过 2 500篇MCTD相关文献发表之后,目前一致认为应将MCTD视为一种单独的临床疾病。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B细胞的高反应性导致高滴度的抗U1-RNP抗体及抗ul-70 000抗体,外周血中抗ul-70 000反应性T细胞的存在及T细胞的活化,u1-70 000抗原的凋亡修饰和针对修饰抗原的自身免疫以及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l04/15的遗传学相关因素参与MCTD发病。我国MCTD发病率不明,但并非少见。

肾脏受累的特点

缺乏严重的肾脏表现为MCTD的重要标志,可能与MCTD患者中,标志性的高滴度抗U1-RNP抗体具有保护肾脏、阻止其发展成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相关。许多MCTD患者临床表现轻微,仅为镜下血尿或少量蛋白尿,然而一些患者可出现重度蛋白尿、肾病综合征、严重高血压和急性肾衰竭。MCTD的病理以肾小球病变最常见,包括膜性肾病、局灶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在系膜、毛细血管壁和内皮下有沉积物;血管病变与硬皮病肾损害类似,类似系统性硬化肾病的高血压危象亦有报道。仅很少部分MCTD患者会发展成终末期肾衰竭。

病理学

受累肾脏的病理变化亦具有混合病变的特点,肾小球、肾血管及间质均可出现病变。肾脏的中、小动脉病变可有进行性系统性硬化和多动脉炎的特点,肾间质常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大片浸润。肾小球则可出现狼疮性肾炎时的多样化表现。Kitridon等对76例MCTD肾脏病理结果分析表明,34%为膜性肾病,30%为系膜病变,17%为局灶或弥漫增殖性病变,5%为混合性病变,7%为正常,表明MCTD肾脏受累时病理变化以膜型及系膜增生型为主,但缺乏规律性。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系膜和/或毛细血管壁IgG、C3、C4沉积,与SLE相似。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MCTD被认为是不能治愈的,也没有进行过随机试验以指导治疗。治疗主要是参照SLE、硬皮病或多发性肌炎中类似问题的特定治疗作为指导。肾脏病变者,膜性肾病:轻型不需要处理,进展性蛋白尿者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华法林抗凝,严重者酌情使用泼尼松15~60mg/d,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每月1次或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每日给药。肾病综合征:单独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通常效果不佳,常需加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另用ACEI减少蛋白丢失及华法林抗凝,必要时进行透析。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作者
卢燕雯;丁峰;顾勇
来源
实用内科学,第16版,978-7-117-32482-3,2022.06
下一篇: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